上古、中古、三古分别指的是什么?

题目

上古、中古、三古分别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远古,近代。现代。
远古,近代,现代
上古
  文称“远古”,指有文字以前的时代,《易》:"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结绳而治”。《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如与‘中古”并提时,一般指秦汉以前即夏、商, 周三代。
  中古
  次于上古的时代 但说法不一。《易》“《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中古指商周之间。《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读,”(《韩非子》)“中古”指传说中的虞夏时期。“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三都赋》)“中古”指秦代。现在一称汉代以后、宋以前为中古。
  三古
  即上古、中古、下古。但说法不一。《汉书》:“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礼》:“伏羲上古、神农中古、五帝下古。”
“上古、中古、三古”指的是什么时代
  

   《周易》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是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圣人完成的。

    据史书记载,太昊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个圣明的帝王,为百王先,居三皇之首,他的创造发明和赫赫政绩,开避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昊"是明的意思,太昊是对伏羲氏的赞词。说明他有圣德,象日月那样光明。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六千多年,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境内)。伏羲一出世就神奇异常,幼小聪明伶俐,长大豁达深谋,有经天纬地之才,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有许多发明创造而受到人们的拥戴,成为部落首领,伏羲带着人群沿着咆哮的黄河,游牧东下,来到了中原东部,在富饶的宛丘(今河南淮阴县境)定居下来,在这里建都城,治天下,画八卦,为人类文明昭示了灿烂的曙光。

    文王,周族首领,姬姓名昌,商朝末年纣王残暴,不断遭到人民反对,而作为商统治下的周国,在文王治理下,日益强盛,文王也大得民心,这就够成了对商的威胁,在此条件下,商王"纣"将文王囚禁在羡里(今河南汤阴县内),文王在遭难之时而演出六十四卦,故史书称文王拘而演《周易》。

    孔子,是春秋时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曾作鲁国司冠。主要致力于教育,按照史书的说法,《易经》是他晚年的创作。司马迁、班固在史书中肯定过孔子晚而好易,韦编三绝。关于"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肯定了《周易》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的作品,可以说《周易》的起源,也是占卜的起源。

   综上所述,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是指伏羲所处的远古时代、文王所处的商周时代、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

远古,近代。现代
远古,近代 ,现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石炭系地层属于。

A.中生界

B.上古生界

C.中古生界

D.下古生界


正确答案:B

第2题:

历史音变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

A、上古

B、中古

C、近代

D、现代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康有为所说的“三世”是指()

A.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B.上古、中古、下古

C.前世、今世、来世

D.古代、现代、当代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中古调式有哪几种,分别以什么为主音?


正确答案: 1.以首调唱名do为主音的调式,叫伊奥尼亚调式;
2.以首调唱名re为主音的调式,叫多尼亚调式;
3.以首调唱名mi为主音的调式,叫弗里吉亚调式;
4.以首调唱名fa为主音的调式,叫利底亚调式;
5.以首调唱名sol为主音的调式,叫混合利底亚调式;
6.以首调唱名la为主音的调式,叫爱奥利亚调式;
7.以首调唱名si为主音的调式,叫洛克利亚调式。

第5题:

简述由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声母的主要演变及条件。


正确答案: 第一,从重唇音三母中分化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分化是以韵母为进行条件的:上古重唇音的合口三等字演变成非、敷、奉、微,一、二、四等和开口三等仍然念帮、滂、并、明。
第二,从舌头音端、透、定三个声母中分化出舌上音知、彻、澄三个声母。分化以韵母为条件进行:韵母为一、二等的字仍然念舌头音,韵母为三四等的字演变成舌上音。
第三,喻三从匣母中分化出来,与原来的喻母合并。分化的条件是:一、二、四等仍然读匣母,三等字演变成喻母。
第四,上古喻母由舌尖中音演变成喉音,与从匣母中分化出来的喻三合并。

第6题:

关于“古无舌上音”,说法正确的()

A、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

B、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也的。

C、这种说法是钱大昕提出

D、钱大昕是清代学者。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三叠系地层属( )。

A.中生界

B.上古生界

C.中古生界

D.下古生界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三叠纪地质时代属于。

A.中生代

B.上古生代

C.中古生代

D.下古生代


正确答案:A

第9题:

《易经》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三个圣人完成。这三个圣人不包括()

  • A、伏羲
  • B、老子
  • C、周文王
  • D、孔子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1)上古汉语的语法范畴和现代汉语及其他语言的语法发愁不同,比较复杂,但就曲折作用来说,由于单音词在上古汉语里占优势,所以曲折作用只能在一个单音节范围内发生,是在韵母部分或声母部分发生曲折作用。
(2)中古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声调的变化上。同一个词,由于声调不同,就具有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主要是靠去声和其他声调对立。
①就动词看,声调的变化引起词性的变化,转化出来的一般为去声。
A.本属名词或形容词而转化为动词者,动词变去声:
名→动:衣、冠、王等
【衣】“老者衣帛食肉。”
【冠】“冠者五六人”
形→动:好、善(古上声)等
【好】“敏而好学”
B.本属动词而转化为名词者,名词变去声:
【闻】“令闻令望”(美好的名誉和声望)
【骑】“坐看南阳骑”
②词性上的细微差别,也引起声调的变化:
A.由内动转化为外动,外动变去声:
【语】《论语》:“居,吾语汝”。(本是讨论,现为告诉)
【雨】《诗》:“雨雪霏霏。”(本是雨从云下,现为下,落)
B.一般动词转化为致动词,致动词变去声:
【饮】“饮牛”(本是饮,现为使牛饮)
⑶近代汉语的形态表现在形尾上面
指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比如“着”、”了”、“们”等,更多的是指粘附在动词后面表示形态变化的词尾。“动词词尾‘了’和‘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