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农业生产情况是怎样的?

题目

西周的农业生产情况是怎样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判断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


正确答案:是否满足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发挥当地优势,协调发展;是否取得了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促进农业生态平衡良性发展。

第2题:

怎样理解农业生产经营是一个系统?


正确答案: (1)农业生产经营是一个有机整体,即一系统。
(2)农业系统由农业生物、环境、经济、技术、社会政治和人类劳动等因素组成。
(3)农业系统由市场配置资源,根据市场供求规律运行。
(4)农业系统要组织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相连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第3题:

青铜工具应用于农业生产,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参考答案:B

第4题: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一)内容:
它是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二)特点:
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和小宗之分。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等级制度;
3、与分封制紧密结合。
(三)影响:
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在以后的三千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成为君主承传的定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5题:

怎样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总体功能水平?


正确答案: 1、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一个经济的整体组合水平不是取决于整体中最强部分的因子,也不是取决于各部分的平均因子,而是取决于最弱部分的因子,最小构成因子是最大限制因素。要素投入之间应均衡,合理配置,重点平衡应放在最小构成因子。
2、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途径(1)从数量上首先要计算出高低差(最大因子—最小因子),并分析已达到的相对平衡。(2)从质量上,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使原来的质量平衡达到新的平衡。(3)从时间上,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应合理安排。(4)从空间上,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源都存在差异性。(5)从动态平衡上,由于科技进步,必然会带来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第6题:

农业生产的磷的输入输出平衡是怎样的?如何提高农业的磷利用率并减少磷流失?


正确答案: (1)磷肥的输入。磷肥的生产、消费与磷矿的开采基本上是同步的。磷肥的生产量虽然只占土壤圈储磷量的65%,但由于磷肥主要施在表层,因此对表层土壤磷有重要贡献。
(2)土壤磷素寝室损失及淋失。土壤侵蚀是引起磷素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土壤磷的淋失量相对较少。
(3)植物和动物吸收。植物吸收是土壤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动物吸收的磷主要由植物中的磷沿食物链逐级传递与吸收。
(4)生物归还。据有关学者的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每年归还给土壤的磷素为11.0×107t。
提高农业的磷利用率并减少磷流失的措施主要包括有:
(1)推广应用新型高效的磷肥肥料。
(2)采用磷肥高效施用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因土施用;氮磷钾配合使用;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因作物施用;适期施用;粉碎施用;集中施用;分层施用;根外喷施;配施微肥;不与碱性肥料混施。
(3)选育与推广应用磷高效利用的作物品种。
(4)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磷素循环。

第7题:

农业生产布局的内容是怎样落实的?


正确答案: (1)作物品种茬口布局,安排作物品种;
(2)生产经营项目的布局,安排经营项目;
(3)生产部门的布局,安排产业。

第8题:

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后又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怎样计算连续工龄?


正确答案:军龄应与参加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一段时间不得计算为工龄。

第9题:

中国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始于()

  • A、夏朝晚期
  • B、西周晚期
  • C、春秋时期
  • D、战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10题:

青铜工具应用于农业生产,开始于()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春秋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