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题目

请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简述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1)理解支持的原则。
(2)保密性原则。
(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的原则。
(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的原则。
(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
(6)咨询、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原则。

第2题:

请简述专项调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案:
解析:
(1)相关性。即表格中所有的问题都应与调查研究的主题有关,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无效信息,干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2)客观性。即所有的问题都不允许带有调查者的某种主观倾向和暗示,应能够让被调查者做出真实的回答。
(3)适宜性。即表格所设计的问题的内容、用语均能为被调查者接受和理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来提问,要通俗易懂。
(4)全面性。即表格问题的设计应完全对应于研究框架,各个变量的选择准确且无缺失,所有需要在调查中了解的信息都要在调查表中反映出来。同时,在封闭性问题中给出的答案应包括所有的可能回答。
(5)设计合理性。表格中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时,应注意逻辑关系。询问的问题应从一般到个别、从容易到困难。
(6)可比性。如果想将本调查与其他调查结果相比较,应该考虑其他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表格中的问题相呼应。

第3题:

请简述员工培训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员工培训的基本原则包括:
(1)战略性原则。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去思考相关问题,使员工培训工作构成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2)长期性原则。要正确认识智力投资和人才开发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抛弃那种急功近利的员工培训态度,坚持员工培训的长期性。
(3)按需培训原则。员工培训工作应当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工作性质、任务和特点,实行按需培训。
(4)实践培训原则。培训过程中要创造实践条件,以实际操作来印证、深化培训的具体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实践成果的转化。
(5)多样性培训原则。企业中不同员工的能力有偏差,具体的工作分工也不同,因此员工培训要坚持多样性原则。
(6)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原则。有效的员工培训,会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受益,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7)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结合原则。全员培训是指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企业全员素质;重点培训是指对企业技术中坚、管理骨干(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进行重点培训。
(8)反馈与强化培训效果的原则。反馈的作用在于巩固学习技能、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强化是将反馈结果与受训人员的奖励和惩罚相结合。
(9)注重投入提高效益的原则。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和其他投资一样,也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效益大小及远期效益、近期效益问题。

第4题:

请简述土地利用最基本的内容?


参考答案:·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第5题:

请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4)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制定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5)制定土地利用规划;(6)改革土地利用制度;(7)政府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8)土地税收。

第6题:

请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的监督检查的作用?


参考答案:1)保证计划的科学性;2)促进计划的贯彻实施;3)正确评价计划管理的质量;4)对违反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行为,依法予以纠正和查处

第7题:

请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1)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基础薄弱;(2)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内容有待扩展;(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手段尚不够完善有力(4)理论研究比较滞后

第8题:

请简述中国土地利用计划体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要组成部分。(2)由长期、中期和年度计划构成的体系。(3)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分级管理。(4)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计划体系

第9题:

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一、农业优先农业优先农业优先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统筹安排用地结构。(即首先要要保证粮食等农业生产的用地。)
二、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坚持资本集约与劳动集约型相结合,又必须保有一定面积的耕地,努力扩大耕地。)
三、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要求因地制宜、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和分工。除种植最适宜的作物之外,同时要尽可能的各类农作物;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增加经济效益。)
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五、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协调人地关系,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