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化蛋白描述错误的是

题目

关于糖化蛋白描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血中的己糖主要是葡萄糖,可以和蛋白质发生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糖化蛋白。由于糖化蛋白是反映测定前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总体水平,所以不能反映血糖浓度的急性或瞬间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关果糖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测定果糖胺就是测定糖化血清蛋白

B.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

C.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D.可替代糖化血清蛋白

E.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检测指标


答案:D

第2题: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描述,错误的是

A、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与红细胞寿命有关

B、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

C、有溶血性疾病时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减少

D、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

E、短期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比糖化清蛋白敏感


参考答案:E

第3题:

关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控制的目标值,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血压<140/90mmHg

B、空腹血糖<7mmol/L

C、糖化血红蛋白<7%

D、餐后血糖<10mmol/L

E、血脂<1.8mmol/L或LDL-C下降50%以下


答案:A

第4题:

有关果糖胺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
B.所有糖化清蛋白都是胺
C.反映过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
D.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
E.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

答案:D
解析:
考查考生对糖化蛋白知识点的理解,果糖胺反映较近期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较远期血糖水平和疗效,两者联用,对血糖进行检测。

第5题:

关于果糖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测定糖化清蛋白
B.糖化血清蛋白又称果糖胺
C.反应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D.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
E.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

答案:D
解析:
果糖胺也即糖化血清蛋白反映的是2~3周前的血糖控制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6~8周左右的血糖控制情况,二者不可互相替代。

第6题:

不同生化指标可以反映血糖水平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反映血糖水平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

A、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糖化终未产物>血糖

B、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终末产物>果糖胺>血糖

C、糖化终末产物>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血糖

D、糖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血糖

E、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终末产物>血糖


参考答案:D

第7题: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描述,错误的是

A.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与红细胞寿命有关
B.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
C.有溶血性疾病时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减少
D.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
E.短期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比糖化清蛋白敏感

答案:E
解析: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经非酶促反应生成的产物,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有关,半寿期长于糖化清蛋白,短期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没有糖化清蛋白敏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E。

第8题:

下列反映血糖水平监控指标中时间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A、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血糖

B、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果糖胺

C、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血糖

D、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

E、果糖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参考答案:A

第9题:

关于果糖胺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比糖化血红蛋白敏感
B:测定果糖胺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
C:果糖胺的生成量与血糖浓度有关
D:反映的是过去8~10周内平均血糖浓度
E:葡萄糖通过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与清蛋白、膜蛋白、晶状体结合形成酮胺

答案:D
解析:
果糖胺反映2~3周的平均血糖浓度。

第10题:

不同生化指标可以反映血糖水平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反映血糖水平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 A、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糖化终末产物>血糖
  • B、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终末产物>果糖胺>血糖
  • C、糖化终末产物>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血糖
  • D、糖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血糖
  • E、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终末产物>血糖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