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融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

题目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融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

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四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含抗疟成分青蒿素的原植物是()。

A.黄花蒿

B.滨蒿

C.茵陈蒿

D.青蒿

E.牡蒿


正确答案:A

第2题:

青蒿素是我国学者子黄花蒿中分离出的具有强效抗疟作用的药物,其分子中的()是必要的药效团。


参考答案:过氧键

第3题:

青蒿抗疟疾作用特点包括

A 抗疟有效成分是青蒿素

B 青蒿素对疟原虫红细胞外期有直接杀灭作用

C 抗疟作用强

D 对间日疟和恶性疟均有疗效

E 缺点是复发率高


正确答案:ACDE

第4题:

关于青蒿素,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现的新型抗疟药

B、化学结构中有内酯结构

C、化学结构中含有羧基

D、化学结构中含有过氧键

E、为高效、速效抗疟药,治疗恶性疟效果好,但复发率稍高


参考答案:ABDE

第5题: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71年首次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优良抗疟活性的化合物。

青蒿素在化学结构上属于

A.多烯类化合物

B.三萜类化合物

C.酚类化合物

D.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E.黄酮类化合物


正确答案:D

第6题: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

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A、单萜

B、倍半萜

C、二萜

D、三萜

E、四萜

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相关的基团是A、内酯环

B、醚基

C、过氧桥

D、内酯羰基

E、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C

第7题: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71年首次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优良抗疟活性的化合物。

有关青蒿素的结构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

A.10-位的酮羰基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

B.6-位的甲基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

C.3-位的甲基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

D.9-位的甲基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

E.过氧基(双氧桥)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


正确答案:E

第8题:

关于青蒿截疟,下列哪项是的

A.抗疟有效成分为青蒿素

B.对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

C.用菊科植物青蒿的地上部分

D.主要影响疟原虫膜结构

E.有效成分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因而可用于脑型疟


正确答案:C

第9题:

具有抗疟活性的青蒿素类药物有 ( )A.蒿甲醚B.脱氧青蒿素C.双氢青蒿素SXB

具有抗疟活性的青蒿素类药物有 ( )

A.蒿甲醚

B.脱氧青蒿素

C.双氢青蒿素

D.青蒿琥酯

E.蒿乙醚


正确答案:ACDE

第10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

B.青蒿素对红细胞外期无效

C.蒿甲醚抗疟活性比青蒿素强,不良反应也较重

D.青蒿素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用于耐氯喹虫株感染仍有效

E.青蒿素可诱发耐药性


正确答案:C
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滋养体,尤其是环状体有杀灭作用,对红细胞外期无效。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即期症状控制率可达100%。与氯喹只有低度交叉耐药性,用于耐氯喹虫株感染仍有良好疗效。青蒿素可诱发耐药性,但比氯喹慢。与周效磺胺、乙胺嘧啶合用,可延缓耐药性的发生。青蒿素治疗疟疾最大的缺点是用量和疗程不足时复发率高。蒿甲醚为青蒿素的12-β-甲基二氢衍生物,抗疟活性比青蒿素强,但不良反应较轻,所以答案为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