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42d,因“黄疸40d”来诊。伴尿色加深,粪颜色变浅,呈淡黄色。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腹膨隆,肝肋下

题目

患儿女,42d,因“黄疸40d”来诊。伴尿色加深,粪颜色变浅,呈淡黄色。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腹膨隆,肝肋下3cm,质中,脾肋下1cm。诊断首先考虑A、溶血性贫血

B、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蚕豆病)

C、婴儿胆汁淤积症

D、先天性胆管闭锁

E、门静脉海绵样变

不恰当的检查是A、肝功能、胆红素测定

B、十二指肠液分析

C、肝、胆B型超声

D、肝穿刺活检

E、ERCP

初步治疗错误的是A、剖腹探查

B、还原性谷胱甘肽

C、熊去氧胆酸

D、清蛋白

E、维生素K1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48岁,皮肤巩膜黄染半年,伴瘙痒,食欲减退,大便颜色变浅,性状正常,病后无腹痛及发热,否认肝炎史。查体:巩膜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抓痕,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质软,无压痛;脾未扪及。化验:SGPT20u,γ-GT:80u/L,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下述哪项检查能作出明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

AERCP

B腹腔镜

C钡餐

D胃镜

E肝扫描


A

第2题:

女,48岁,皮肤巩膜黄染半年,伴瘙痒,食欲减退,大便颜色变浅,性状正常,病后无腹痛及发热,否认肝炎史。查体:巩膜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抓痕,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质软,无压痛;脾未扪及。化验:SGPT20U,γ-GT:80U/L,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下述哪项检查能作出明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A.ERCP
B.腹腔镜
C.钡剂
D.胃镜
E.肝扫描

答案:A
解析: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梗阻性黄疸,只有ERCP可以明确梗阻的部位。

第3题:

患者,男性,48岁,乙型肝炎病史10年,因乏力、低热、腹胀、少尿人院。查体:巩膜黄染,腹部膨隆,呈蛙状腹,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移动性浊音阳性。

下列指标中,不能提示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是

A.白蛋白明显降低

B.球蛋白明显降低

C.转氨酶明显增高

D.重度黄疸

E.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正确答案:B
血浆中全部白蛋白、部分球蛋白以及凝血酶原、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均由肝合成,因此肝功能严重损害时白蛋白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而球蛋白降低不明显。同时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肝细胞破坏,可导致转氨酶显著升高、黄疸。

第4题:

女,47岁,全身皮肤瘙痒,2年,家人发现其巩膜及皮肤黄染。检查:肝肋下6cm,质地硬,表面平滑,脾肋下4cm。尿色加深、粪色变浅,血清胆红素增高,免疫球蛋白IgM升高。抗线粒体抗体滴度明显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炎后肝硬化

B.血色病肝硬化

C.肝豆状核变性

D.淤血性肝硬化

E.胆汁性肝硬化


正确答案:E

第5题:

女性,47岁,全身皮肤瘙痒2年,家人发现其巩膜及皮肤黄染。检查:肝肋下6cm,质地硬,表面平滑,脾肋下4cm。尿色加深、粪色变浅,血清胆红素增高,免疫球蛋白IgM升高,抗线粒体抗体滴度明显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 )。


正确答案:E

第6题:

女,47岁,全身皮肤瘙痒2年,家人发现其巩膜及皮肤黄染。检查:肝肋下6cm,质地硬,表面平滑,脾肋下4cm。尿色加深、粪色变浅,血清肌红素增高,免疫球蛋白IgM升高,抗线粒体抗体滴度明显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炎后肝硬化

B.血色病肝硬化

C.肝豆状核变性

D.淤血性肝硬化

E.胆汁性肝硬化


正确答案:E

第7题:

女性,48岁,皮肤巩膜黄染半年,伴瘙痒,食欲缺乏,大便颜色变浅,性状正常,病后无腹痛及发热,否认肝炎史。查体:巩膜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抓痕,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质软,无压痛;脾未扪及。化验:SGPT20U,γ-GT80U/L,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下述哪项检查能作出明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A、ERCP

B、腹腔镜

C、钡餐

D、胃镜

E、肝扫描


参考答案:A

第8题:

女,47岁,全身皮肤瘙痒2年,家人发现其巩膜及皮肤黄染。检查:肝肋下6cm,质地硬,表面平滑,脾肋下4cm。尿色加深、粪色变浅,血清胆红素增高,免疫球蛋白IgM升高,抗线粒体抗体滴度明显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


正确答案:E

第9题:

男52岁,近2个月来消瘦,乏力,纳差,上腹隐痛不适,伴皮肤和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尿呈棕色粪便陶土色,体检,黄疸明显,肝肋下一指,质中偏硬,光滑,腹软,胆囊未触及,无压痛,无肿块,粪便隐血(-)


正确答案:E
E。根据黄疸、肝大和特异性棕色尿、粪便陶土色,考虑肝管梗阻,结合患者消瘦,乏力,纳差的消耗症状,考虑肝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