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这是()。

题目
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准实验设计
D.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题中的实验设计方法属于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洗护用品公司为了调查某产品的包装更换效果,进行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选取甲超市为实验组,乙超市为控制组,两组实验前、实验后的数据(单位:箱)分别为2000、2800;1800、2400。则该实验的试验变数效果为()箱。

A:800
B:600
C:400
D:200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该实验的试验变数效果=实验组变动结果一控制组变动结果=(2800-2000)-(2400-1800)=200(箱)。

第2题:

某饼干生产企业为了,调查更换饼干包装的效果,选取A超市作为实验组,B超市作为控制组,进行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实验时间为一个月,更换包装前后的销量数据见下表。

该实验的实验变数效果为()箱。

A.20
B.30
C.130
D.150

答案:A
解析:
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是指在实验中分别设立控制组和实验组两个样本组,要求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实验前测量和实验后测量,然后进行事前、事后对比。实验变数效果的计算公式为:实验变数效果=实验组变动结果-控制组变动结果=(X2-X1)-(y2-y1)本题中:(350-200)-(380-250)=20(箱)。

第3题:

默多克(Murdock.D.D)的迁移率计算公式表述为( )。

A.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 控制组成绩)?100

B.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C.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100

D.迁移率(%)=(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实验组成绩 控制组成绩)?100


正确答案:A

第4题:

研究者希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将30位大学生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9分和3.0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培训。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2分和3.2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分。

A.1.3
B.1.2
C.1.0
D.1.1

答案: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题中,实验组得分增加1.3分,控制组得分增加0.2分。所以实验刺激净效果应为1.3-0.2=1.1分。 本题主要是对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进行考查。考生要重点掌握前后测控制组的设计原理和相关数据的含义。

第5题:

实验者想要研究比赛前一个月强化训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将两组长跑运动员随机分配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一个月强化训练,而控制组只接受一般训练,最后两组进行比赛测量成绩,发现控制组不但比实验组成绩好,还远远高于自身平时水平,这是实验过程中出现了(  )

A.约翰亨利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顺序效应

答案:A
解析:
约翰亨利效应指对照组在与实验组竞争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其行为反应超出原有水平的现象。该设计就是控制组在与实验组的共同比赛中超常发挥,造成了实验误差。

第6题:

某糖果企业为了调查糖果更换包装的效果,选取A超市为实验组、B超市为控制组,进行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实验时间为一个月,实验前后的月销售量数据见下表。

该实验的实验变数效果为()箱。

A.200
B.400
C.500
D.700

答案:C
解析:
实验变数效果=实验组事后测量值一控制组事后测量值=1700—1200=500(箱)。

第7题:

研究者将16位残疾人分为匹配的两组,利用自信心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分分别是2.5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生活技能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之后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由此得出技能培训对残疾人自信心提升的效果。研究者采用的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C.行动研究

D.比较研究

答案: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前后变化的差异就是干预效果。题干中提到的属于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行动研究和比较研究属于定性研究。

第8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尊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

A.索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D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第9题:

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作是

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C.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D.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答案:C
解析:
A组和B组被试前后都进行了情绪测试,即A组和B组都属于前测~后测设计。又因为A组被试看了恐怖电影'而B组并没有看,因为看恐怖电影是实验处理,通常将A组看作是实验组B组看作是控制组。

第10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和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所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