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洽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备案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目
关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洽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备案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应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B.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应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D.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2020 / 2019版教材P5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1)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3)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出变通的情况;
(4)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
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5)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经济特区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出变通的情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行政法的法源有()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和规章

D、地方性法规的规章

E、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参考答案:ABCDE

第2题: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日内依照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A.10

B.20

C.30

D.60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下列关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效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的效力是不一样的

B.根据立法规定,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D.地方性法规、规章高于所有行政法规的效力


正确答案:D
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效力是低于行政法规的。

第4题:

下列关于适用法的效力原则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上位法的效力优于下位法
B.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一般规定
C.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答案:A,C,D
解析: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选项 B 错误。

第5题:

下列关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效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的效力是不一样的
B.根据立法法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D.地方性法规、规章高于所有行政法规的效力

答案:D
解析:
我国的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不同的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故D错误。

第6题:

试述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


参考答案: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
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
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六)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1)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

第7题:

下列关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作变通规定

B.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效力和约束力是一样的

C.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规章

D.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E.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正确答案:CDE
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故A项错误。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效力和约束力是不一样的,故B项错误。

第8题:

关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法律、法规和规章之间的效力和约束力程度是一样的

B、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C、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D、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E、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正确答案:BCD

第9题:

共用题干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法律适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一概不溯及既往
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由国务院作出裁决
D、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国务院裁决

答案:A,D
解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内容最终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B项错误。法的本质反映为法的阶级性,国家意志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意志,而非社会成员公共意志,C项错误。
法律的作用和国家权力不可分割,法律规范社会的作用直接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在本案中,有关国家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处罚首先体现了法律的强制作用,在此过程中,其他公民也肯定会受到警示的教育作用。
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则有三个:价值位阶原则、个案平衡原则和比例原则。其中比例原则是指某种价值的实现必然会以其他价值的损害为代价,但应当将损害减到最低限度,实现“最小损害”或“最少限制”,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在本题中,立法者在解决两项价值冲突时采用的就是比例原则。
在三种法的要素里,法律规则详细具体,具有逻辑结构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而法律原则则比较抽象概括,是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民法通则》第7条的规定无疑属于法律原则,有时候学理上将其概括为“公序良俗原则”。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很多,如主体说、利益说、调整关系说等,但一般认为,诉讼法应该是公法的范畴。所以C选项错误。
一般而言,法的效力来自于制定它的合法程序和国家强制力。狭义上的法的效力仅指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并不包括其他文件的效力。另外,说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这无疑是法的效力的体现。
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因此B和C错误。
《立法法》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所以,ABC是正确的。
根据《立法法》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故A错误。根据《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故B错误。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A项需要报省级人大常委会裁决。B项参见第86条。D项是由于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政府制定的规章。C项是第85条的表述。
对周某来说,这是一个法律事件,而非法律行为。
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为现实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为了调整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法律应该尽可能地包罗万象,尽可能多地去包含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关系和现象,以达到法律的规范性指引的目的。但不能由此断定法律没有确定性。我们知道,法律语言与立法和司法活动紧密相关。为了实现法律的普遍适用性,立法就必须体现法律的明确性,这就要求规范性法律文件所使用的语言必须符合法律的内在要求,做到准确、严谨、简明。而且,即使有的法律语言本身存在模糊性(比如重大误解、公平原则等),但仍可以通过价值判断、利益衡量和法律论证来克服其模糊性,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因此,选项B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应选,选项A正确。法的适用,又称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此,司法机关应用法律处理案件,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机械地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并不能解决任何法律问题。法律适用者需要从用法律语词所表述的法律条文中汲取其涵义和意义,形成一种理性认识,进而来处理案件,做出裁判,以维护社会正义,保持社会正常的法律秩序。因此,选项C说法正确,不应当选。表达法律规则的特定语句往往是一种规范语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法律规则的表达都是以规范语句的形式表达,而是可以用陈述语气或陈述句表达。所以选项D错误,应选。

第10题: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日内,依照《立法法》的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A、10
B、30
C、60
D、90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的效力层级。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日内,依照《立法法》的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参见教材P6。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