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甲被人打伤,但直至2008年4月30日,甲才得知凶手是乙。2008年12月5日至2008年12月14

题目

2007年12月31日,甲被人打伤,但直至2008年4月30日,甲才得知凶手是乙。2008年12月5日至2008年12月14日,甲因所在地发生地震,无法与外界联系。甲向人民法院起诉不丧失胜诉权的最后日期是( )。

A.39813

B.39933

C.39943

D.40308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考虑如下推理:某地发生一起凶杀案。经过分析,凶手是两人合谋。初步确定a、b、c、d、e五人是嫌疑犯。警方掌握了以下情况: 甲和丁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是凶手。 如果丁是凶手,那么戊也是凶手。 如果乙是凶手,那么丙是凶手。 如果乙不是凶手,那么甲也不可能是凶手。 丙不是凶手。 根据以上情况,请推断谁是凶手

A.甲和乙

B.丁和戊

C.甲和丁

D.乙和戊


D

第2题:

(2010年真题)2007年12月31日,甲被人打伤,但直至2008年4月30日,甲才得知凶手是乙。2008年12月5日至2008年12月14日,甲因所在地发生地震,无法与外界联系。甲向人民法院起诉不丧失胜诉权的最后日期是(  )。

A.2008年12月31日
B.2009年4月30日
C.2009年5月10日
D.2010年5月10日

答案:C
解析:
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第1项规定,对于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是1年。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本题中,甲人身受到伤害提出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1年,自甲得知凶手是乙时起算,甲是2008年4月30日得知凶手的,诉讼时效自此时起算。根据《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据此,本题中,在诉讼时效进行的最后6个月期间,即在2008年12月5日至12月14日发生不可抗力,诉讼时效中止,12月14日中止事由消失,诉讼时效继续计算,即将中止的10天这段时间扣除,诉讼时效期间据此得以顺延10日,即从原诉讼时效中止的最后时间2009年4月30日顺延至2009年5月10日。故正确答案是C项。

第3题:

2017 年 12 月 31 日,甲被人打伤,但直到 2018 年 4 月 30 日,甲才得知凶手是乙。2020 年 12 月 5 日至 2020 年 12 月 14 日,甲因所在地发生地震,而一直无法与外界联系。甲向人民法院起诉不丧失胜诉权的最后日期是

A.2021 年 12 月 31 日
B.2021 年 4 月 30 日
C.2021 年 5 月 10 日
D.2021 年 6 月 14 日

答案:C
解析: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诉讼时效从甲知道凶手开始时计算。2020年12月5日至2020年12月14日,地震引起了诉讼时效中止,应将该期间剔除。

第4题:

2007年12月31日,甲被人打伤,但直至2008年4月30日甲才知道凶手是乙。2010年12月5日至2010年12月14日,甲因所在地发生地震,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甲向人民法院起诉不丧失胜诉权的最后日期是

A.2010年12月31日
B.2011年4月30日
C.2011年6月14日
D.2011年5月10日

答案:C
解析:
《民法总则》第194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据此,当在时效临届满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客观事由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之时,会发生时效的中止,且在中止的事由消失后都是再加上6个月,时效届满。本题中,2008年4月30日知道加害人,时效起算,从次日开始计算3年,正常时效届满的时间是2011年4月30日。可是,在2010年12月5日到14日,甲因所在地发生了地震,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此为不可抗力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且是在时效临届满的最后6个月之内,可发生中止。事由在2010年12月14日消失,从15日开始再加上6个月时效届满,具体日期是2011年6月14日,故C正确。

第5题:

某地发生一起凶杀案。经分析凶手有两个人。侦察员拘留了甲、乙、丙、丁、戊五个犯罪 嫌疑人,并掌握如下情况:
(1)如果乙不是凶手,那么甲也不是凶手;
(2)乙只有和丙在一起,才会参与作案;
(3)如果丁是凶手,戊一定是帮凶;
(4)甲和丁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凶手;
(5)丙没有参与这起凶杀案。
问:谁是杀人凶手?

A.甲和乙是凶手
B.丙和丁是凶手
C.乙和戊是凶手
D. 丁和戊是凶手

答案:D
解析:
由(5)可知丙不是凶手;再由(2)得,乙不是凶手;由(1)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可得甲 也不是凶手;再由(4)可得,丁是凶手;进而由(3)得,戊也是凶手。正确答案选D。

第6题:

某案的两名凶手在以下五人中,经过公安部门的侦查后得知:
①只有甲是凶手,乙才是凶手
②只要丁不是凶手,丙就不是凶手
③或乙是凶手,或丙是凶手
④丁没有戊为帮凶,就不会作案
⑤戊没有作案时间
这件案件中的凶手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丁和戊
D丙和丁


答案:A
解析: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
①乙→甲;②-丁→-丙;③乙∨丙;④-戊→-丁;⑤-戊
第二步:根据递推公式和逆否规则,由⑤④②可知戊、丁、丙不是凶手,排除B、C、D。
故正确答案为A。

第7题:

某地发生一起凶杀案。经分析凶手有两个人。侦察员拘留了甲、乙、丙、丁、戊五个犯罪嫌疑人。并掌握如下情况: (1)如果乙不是凶手,那么甲也不是凶手; (2)乙只有和丙在一起,才会参与作案; (3)如果丁是凶手,戊一定是帮凶; (4)甲和丁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凶手; (5)丙没有参与这起凶杀案。 问:谁是杀人凶手? A.甲和乙是凶手 B.丙和丁是凶手 C.乙和戊是凶手 D.丁和戊是凶手


正确答案:D
由(5)可知丙不是凶手;再由(2)得,乙不是凶手;由(1)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可得甲也不是凶手;再由(4)可得,丁是凶手;进而由(3)得,戊也是凶手。正确答案选D。

第8题:

某地发生一起凶杀案。经分析凶手有两个人。侦察员拘留了甲、乙、丙、丁、戊五个犯罪嫌疑人.并掌握如下情况: (1)如果乙不是凶手。那么甲也不是凶手; (2)乙只有和丙在一起,才会参与作案; (3)如果丁是凶手,戊一定是帮凶; (4)甲和丁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凶手; (5)丙没有参与这起凶杀案。 问:谁是杀人凶手? A.甲和乙是凶手 B.丙和丁是凶手 C.乙和戊是凶手 D.丁和戊是凶手


正确答案:D
由(5)可知丙不是凶手;再由(2)得,乙不是凶手;由(1)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可得甲也不是凶手;再由(4)可得,丁是凶手;进而由(3)得,戊也是凶手。正确答案选D。

第9题:

某地发生一起凶杀案。经分析凶手有两个人。侦察员拘留了甲、乙、丙、丁、戊五个犯罪嫌疑人,并掌握如下情况: (1)如果乙不是凶手,那么甲也不是凶手; (2)乙只有和丙在一起,才会参与作案; (3)如果丁是凶手,戊一定是帮凶; (4)甲和丁中至少有一个人是凶手; (5)丙没有参与这起凶杀案。 问:谁是杀人凶手? A.甲和乙是凶手 B.丙和丁是凶手 C.乙和戊是凶手 D.丁和戊是凶手


正确答案:D
由(5)可知丙不是凶手;再由(2)得,乙不是凶手;由(1)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可得甲—也不是凶手;再由(4)可得,丁是凶手;进而由(3)得,戊也是凶手。正确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