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99
CEA
AFP
CA-242
CA-125
第1题:
骨转移瘤是
A、癌、肉瘤或其他恶性病变转移至骨骼
B、骨癌转移至肝脏
C、原发骨肉瘤转移至周围软组织
D、原发骨肿瘤经血液转移
E、原发骨肿瘤经淋巴转移
第2题:
恶性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水平增高,18F-FDG大量积聚。PET显像表现为放射性()。
第3题:
患者女性,51岁。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2年。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伴右腋窝淋巴结3/8转移。术后右胸及右腋窝放疗1疗程,化疗5疗程,均于一年前结束。除定期体格检查、复查肝脏、腋窝及颈部超声、肺部CT及骨显像外,应优先检查的肿瘤标志物是A、AFP
B、CEA
C、CA-125
D、CA-153
E、Ferritin
F、SCC-Ag
该患者3个月前,多次查血CA-153水平呈进行性升高,相关检查均未能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遂行F-FDGPET/CT全身显像,结果显示肝左外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除转移性肝癌外,尚可出现
F-FDGPET阳性结果的是A、肝脓肿
B、原发性肝细胞癌
C、肝囊肿
D、肝腺瘤
E、肝血管瘤
F、胆管细胞癌
为进一步鉴别肝左外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灶为转移性病变抑或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病变,应首选的肿瘤标志物是A、CA-153
B、AFP
C、CA-125
D、CEA
E、CA-199
F、Cyfra2-11
第4题:
骨转移瘤是()
第5题:
患者女性,51岁。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2年。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伴右腋窝淋巴结3/8转移。术后右胸及右腋窝放疗1疗程,化疗5疗程,均于一年前结束。为进一步鉴别肝左外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灶为转移性病变抑或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病变,应首选的肿瘤标志物是()。
第6题:
患者男,63岁。胰腺癌术后2年,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持续升高。CT检查发现肝脏低密度占位性病变灶,PET见FDG代谢增高灶。诊断首先应考虑
A.原发型肝癌
B.肝血管瘤
C.肝脓肿
D.肝转移癌
E.肝囊肿
第7题:
患者男性,67岁。发热伴右上腹钝痛2天,恶心,食欲下降、乏力。继往有糖尿病史。查体:T39.4℃,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右上腹肌紧张及触痛。X线胸腹部检查示:肝影增大伴局限性隆起,右膈肌上抬。18F-FDGPET示肝右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SUVave5.7,SUVmax8.6。18F-FDG PET示肝右叶代谢异常增高,为进一步将肝脏非肿瘤性病变与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病变鉴别,拟首选的肿瘤标志物测定项目是()
第8题:
患者男性,67岁。发热伴右上腹钝痛2天,恶心,食欲下降、乏力。继往有糖尿病史。查体:T39.4℃,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右上腹肌紧张及触痛。X线胸腹部检查示:肝影增大伴局限性隆起,右膈肌上抬。F-FDGPET示肝右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SUVave5.7,SUVmax8.6。诊断首选考虑的是A、肝细胞癌
B、细菌性肝脓肿
C、阿米巴肝脓肿
D、急性肝炎
E、胆道感染
F-FDGPET示肝右叶代谢异常增高,为进一步将肝脏非肿瘤性病变与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病变鉴别,拟首选的肿瘤标志物测定项目是A、CEA
B、CA
C、AFP
D、CA
E、CA
有关F-FDGPET临床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炎症的严重程度与局部
F-FDG的浓聚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B、特异性鉴别肝细菌性脓肿与肝细胞癌
C、炎症病灶摄取F-FDG的量受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D、F-FDG炎症显像有助于临床急性炎症的快速诊断
E、应用于临床的炎症谱广,各种炎症病灶大多可灵敏摄取F-FDG
PET急性炎症显像应用F-FDG,主要由于
F-FDGA、有氧代谢增高
B、在淋巴细胞内代谢成FDG-6P,能进一步代谢
C、在淋巴细胞内代谢成FDG-6P,不能进一步代谢
D、在中性粒细胞内代谢成FDG-6P,能进一步代谢
E、在中性粒细胞内代谢成FDG-6P,不能进一步代谢
最可能的诊断是A、感染
B、甲亢
C、神经症
D、心肌病
E、风心病
确诊的首选检查是A、X光胸片
B、甲状腺显像
C、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
D、心功能测定
E、心电图检查
如需与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应该选择A、X光胸片
B、甲状腺显像
C、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
D、心功能测定
E、心电图检查
第9题:
下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第10题:
患者男性,67岁。发热伴右上腹钝痛2天,恶心,食欲下降、乏力。继往有糖尿病史。查体:T39.4℃,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右上腹肌紧张及触痛。X线胸腹部检查示:肝影增大伴局限性隆起,右膈肌上抬。18F-FDGPET示肝右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SUVave5.7,SUVmax8.6。18F-FDGPET示肝右叶代谢异常增高,为进一步将肝脏非肿瘤性病变与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病变鉴别,拟首选的肿瘤标志物测定项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