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国际体系发展演变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题目
问答题
国际体系发展演变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由习惯、历史沿革和一系列国际间磋商而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2)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三个阶段。国际金本位制从1870年前后主要国家都实行国内金本位制度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燥发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开始,到1973年终止。牙买加货币体系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逐渐形成的国际货币关系新格局,其标志是1976年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会员达成的《牙买加协定》,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

第2题:

无论国际储备体系发展到哪个阶段,黄金都是最重要的国际储备。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演变的基本力量是汇率稳定与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发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问答题
简要论述国际投资形成与发展的四阶段特点。

正确答案: (1)初始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2)低迷徘徊阶段: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迟缓,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3)恢复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4)迅猛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

正确答案: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城镇体系存在着一个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1)前工业化阶段(农业社会),以规模小、只能单一、孤立分散的低水平均衡分布为特征;(2)工业化阶段,以中心城市发展、集聚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分布为特征;(3)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以中心城市扩散,各种类型城市区域的形成,各类城镇普遍发展,区域趋向于整体性城镇化的高水平均衡分布为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演变的基本力量是汇率稳定与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简述非营利组织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世界各主要国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在西方,非营利组织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传统当中。
(1)古希腊罗马的公益捐助传统。
(2)基督教传统与中世纪的教会慈善。
(3)现代非营利组织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市场化、民主化、私营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出现,非营利组织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一个被称为“全球公民社会”的非营利部门正在形成。
一,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一个由非营利组织组成的庞大的非营利部门。
二,非营利部门在不同国家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三,在非营利部门的就业人口中,包括大量的志愿者,其规模大约占到该部门就业总人口的44%。
四,在非营利部门中,各个不同领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就业比重看,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爱尔兰,最发达的三个领域依次是:保健、教育和社会服务;在西欧,最发达的三个领域依次为教育、社会服务和保健;在拉美,则为教育、专业服务和保健;在中欧国家,依次为文化休闲、教育和社会服务。
五,从非营利部门的收入来源看,占比重最大的是服务收费(53%),其次为来自政府的各种资助(34%),再次为各种慈善所得(12%)。服务收费站比重较大的领域是专业服务、文化休闲和发展领域;政府资助占比重较大的领域是健康、社会服务和教育。

第8题:

试述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
解析:
(1)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 这一货币制度的特点是: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决定,国际收支由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c在这一货币制度下,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可以自由输出输人国境,是国际储备资产和结算货币;金铸币可以自由流通和储藏,也可以按法定 含金量自由铸造,各种金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出兑换成黄金。 (2) 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一货币制度确定了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美元与黄金挂钩:①官价:35美元=1盎司黄金;②美国准许各国政府或中央锒行随时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③其它国家的货币不能兑换黄金。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

第9题:

问答题
说出滑坡的发展演变阶段?

正确答案: 孕育阶段、蠕动阶段、变形阶段、滑动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国际社会政治关系体系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全球性。
(2)有机性。
(3)有序性。
(4)变动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