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论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004年真题]

题目
问答题
试论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004年真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基本权利主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
B.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C.人民的范围比公民的范围更加广泛
D.公民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而人民表达的往往是团体概念

答案:C
解析:
考查基本权利主体。C选项错误,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除了包括人民,还包括敌对分子。

第2题:

试论人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概念。


正确答案: 1、人权是人的价值的社会承认,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观念上的、道德上的、政治上的、法律上的标准。人权中的“人”,可以解释为“自然人”、“人民”、“市民”、“公民”、“国民”、“民族”、“种族”、“集体”甚至法人,它回答的是主体问题。人权中的“权”,可以解释为“自然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国民的权利”、“人民的权利”、“公民权”、“基本权”、“宪法权”、“公民的基本权利”等,它回答的是人权在所有权利中的地位问题。    作为制度意义上的人权,是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之后才有的事情。但资产阶级国家形成之后,人权随着进入法律领域而被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被认为先于国家和高于国家,这部分仍被直呼为人权;另一部分被认为后于国家和基于国家,认为它们是与政治共同体紧密相联的权利,这部分被称为公民权。
2、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自“五四宪法”开始即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宪法上予以表现。 所谓基本权利,不过是指那些关于人的先天既存的和后天能够实现的价值在法律上的一般承认。它与人们自己设定法律关系时明确权利义务的个别承认有着本质的不同。基本权利所直接否定的对立物是特权制度和奴役制度。基本权利中的“基本”有如下六方面含义:
第一,基本权利对人的不可缺乏性。只要是人,就有相同的要求,这就是“获得独立的人格并保证展现人格”。基本权利正是这样一些表明一个人不依附另一个人而与人人具有同等人格与尊严的、使人得以自立的权利。
第二,基本权利的不可取代性。被视为基本权利的权利,每一项都代表着人参与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一个方面,将人从任何一类社会关系中隔离出去,都预示着人的不完整。
第三,基本权利的不可转让性。基本权利的不可替代性是对国家而言的,它要求国家不得随意更改公民所享基本权利的种类。基本权利的不可转让性是对公民个人而言的,它要求公民在基本权利面前约束自己的任性,通过自律以珍惜基本权利。公民既不能放弃基本权利,也不能把基本权利转借于他人。
第四,基本权利的稳定性。基本权利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按时间效力划分出来的永久权和不直接对应义务的绝对权。它与人的人身相始终,在人生命的整个旅程中是稳定不变的。基本权利的稳定性还有第二方面表现,即对于国家立法来说,一旦认定某些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法的修改和废除一般不再对基本权利有效,政府的变易、国家制度的改革、政策方针的调整,基本权利不随之而被取消。基本权利是限制宪法修改而为立法权划定界限的尺度,宪法的刚性主要是靠基本权利的稳定性来体现的。
第五,基本权利的母体性。基本权利具有繁衍其他权利的功能,它在整个权利的大系统内起着中轴的作用。
第六,基本权利在当代文明各国具有共似性。能够以保障人权最低限度实现为文明标准的现代各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有很大的差异,但在人权内容的肯定上却有共同性或相似性。不管国家制度有多大的本质不同,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这一点是相同的,共同的人的社会总能找到如何对待人的共同标准。

第3题:

《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

A、人权

B、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公民的基本权利

D、公民的基本义务


参考答案:A

第4题:

问答题
试论述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试论人身自由的概念和意义。

正确答案: (1)人身自由又称身体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 生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以人身保障为核心而构成的权利体系。
(2)人身自由是体现公民宪法地位的重要标志。
(3)人身自由是人类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权力。
(4)人身自由的保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解析: 人身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之一,它也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自由、正义、秩序是法律追求的三大基本价值,自由是人的本性,它是衡量国家的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的标准:“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成为真正的法律。”同时要注意,此处的自由并不是毫无限制的自由,它也受到一定的制约,行使人身自由权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自由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第6题: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公民基本义务的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正确答案: (一)基本权利:
①平等权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人身自由权
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⑥社会经济权
⑦文化教育权
⑧特定主体权。
(二)基本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
⑥其他义务。
(如夫妻有计划生育义务,父母有抚育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公民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人权是基本权利的来源,基本权利是人权宪法化的具体表现

B.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在我国法人也可以作为基本权利的主体

C.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利益

D.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要特点 【此题估分】:0 分 【参考解析】:暂无


正确答案:
暂无

第9题:

问答题
试论知识产权的特征。[2007年真题]

正确答案:
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或工商业活动中的标记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统称;是民事主体对于智力创造所产生的知识性成果所享有的专有专用权利。根据民法的相关规定,知识产权是与物权、债权并列的独立的民事权利,性质是私权。其具有以下特征:
(1)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其客体即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客体的无形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与有形财产相比较,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具有如下特性:
①具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和表现形式。
②具有可分享性(可扩散性、可复制性)。
③具有永存性。
(2)知识产权是专有权
一项知识产品可以大量复制,广泛传播,但却只能设置一项知识产权。例如,同一种发明成果只能授予一个专利权。
(3)知识产权是复合性权利
知识产权通常包含有多种权利内容。如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都包括了多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4)知识产权是有期财产权(时间性)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有时间上的限制,即知识产权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保护。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权利就自行消灭,作为其客体的智力成果就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5)知识产权是域内法权(地域性)
知识产权作为专有权在空间上的效力不是无限的,而要受地域的限制,其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按照一国法律获得承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发生法律效力。专利权、商标权通常是由国内政府或其他专门机构授予的。一国授予的知识产权,只有在国际公约或双边条约的基础上,依据对等原则,才能获得他国的国内法保护。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正确答案: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现实性。宪法在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时,坚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结合,从我国的实际出国情,从现阶段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水平来确认的,使权利与自由存在同社会现实条件保持一致性。二是物质和法律保障。国家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使权利和自由达到现实化,并为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