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观测环境要求观测数据可用率大于(    )。

题目
单选题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观测环境要求观测数据可用率大于(    )。
A

80%

B

85%

C

90%

D

9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下列业务档案中,档案保管期限为 10年的有( )。

A.确定高程基准的水准路线观测手簿
B.海岸地形测量观测数据
C.工程测量观测记录手簿、观测数据
D.GNSS大地控制网外业观测手簿、观测数据
E.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控制点观测手簿

答案:B,C,D,E
解析:
参看《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之附件:《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保管期限为 10年的有:选项 B(10.1条)、选项 C(9.1条)、选项 D(3.1.4.2条)、选项 E (4.2.1条)。故选 BCDE。 选项 A(3.2.3.2条),档案保管期限为 30年。

第2题:

下列选择属于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有()。

A:机房建筑
B:观测墩
C:电涌防护
D:供电系统
E:安防系统

答案:A,C,D,E
解析: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包括机房建筑、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电涌防护、安防系统等。故选ACDE。

第3题:

以下选项中,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评价范围内设立地面气象站,站点设置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B.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
C.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D.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不能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答案:D
解析:
D项,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第4题:

GNSS测量外业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

A观测卫星总数

B数据可利用率

C多路径效应影响

D接收机时钟的日频稳定性

E基线精度


A,B,C,D

第5题:


为解决××市和××市交界的区域网络RTK服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省国土资源厅计划在××县××镇增建一座连续运行GNSS基准站。


已有资料如下。


1.所需的公函和文件。


2.所在地的地形图(1:10 000)、交通图、地质构造图(1: 200 000)。


3.所在地周边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情况资料。


4.有关的交通运输、物质供应、通信、水文、气象、冻土和地下水位等资料。


5.所在地已有的大地测量成果资料,如大地控制点、高精度水准点以及重力控制点等。


问题


(1)试述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分类及布设原则。


(2)试述基准站勘选的要求。


(3)试述建立数据中心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
解析:

(1)分类(参见1.2考点2):国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专业应用网。


布设原则:国家基准站网的布设应顾及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基准站间距离300 km左右,并满足事后厘米级精度定位服务的要求。


区域基准站网的布设按实时定位服务精度的不同选择基准站间距离。具体要求按下表规定。



专业应用网的布设根据专业服务目标进行设计,满足位置服务要求的基准站间距离按土表执行。


(2)基准站勘选的要求如下(参见1.2考点4)。


观测环境:


①距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的距离不小于200 m;


②应有10°以上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


③距电磁干扰区的距离不小于200 m;


④避开易产生振动的地带。


地质环境:


基准站应建立在固定块体上,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区和易受水淹或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


维持条件:


①便于接入公共或专用通信网络;


②具有稳定、安全、可靠的电源;


③交通便利,便于人员往来和车辆运输;


④便于长期保存。


(3)建立数据中心应遵循的原则如下(参见1.2考点5)。


①安全性:数据中心内部局域网与外部网络进行物理隔离,应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


②可靠性:关键设备采用冗余备份系统,关键数据采用双机异地备份。


③保密性:数据和产品应根据不同密级进行加密处理。


④可恢复性:发生故障时,数据管理系统3h恢复,产品服务系统3h恢复。



第6题: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基准站设备包括()。

A:观测墩
B:GNSS接收机
C:天线
D:电源
E:观测室

答案:B,C,D
解析: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基准站设备包括:①GNSS接收机;②天线;③气象设备;④电源设备;⑤计算机与软件。故选BCD。

第7题:

下列系统中,属于国家 GNSS 基准站组成部分的有( )。

A、GNSS 观测系统
B、惯性导航系统
C、气象测量及防护系统
D、数据通信系统
E、验潮系统

答案:A,C,D
解析:
GNSS 连续运行基准站由基准站、数据中心、通信网络构成。气象测量及防护系统也是国家 GNSS 基准站组成部分。

第8题:

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有( )。
A. 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半年的连续观测
B. 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C.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D. 在评价范围内设立地面气象站,站点设置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答案:B,C,D
解析:

第9题:

1.任务概况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是由GNSS设备、计算机、气象设备、通信设备、电源设备及观测场地等构成,具备长期连续跟踪观测和记录卫星信号的能力,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定时或实时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可获得高精度、稳定、连续的观测数据,主要用于维持和更新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同时提供站点的精确三维位置信息变化,提供实时定位和导航的信息、GNSS卫星轨道信息以及高精度连续的时频信号等。为了满足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建设的需要,并兼顾社会发展、经济建设、自然条件和定位服务需求,国家需要建设覆盖我国领土、全国范嗣内均匀分布、站间距100~200km的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中心。
2.目标
按照技术设计,在某地完成一个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站址的实地勘选。
3.基础条件
已有的基础条件资料如下:
(1)站址设计的点位信息(站名、经纬度、基岩或土层)。
(2)空白点之记。
(3)实地勘选站信息标识(站名、基岩或土层)。
(4)所需的公函和文件。
(5)所在地区地形图(1:5万或1 :10万)。
(6)所在地区交通图。
(7)所在地区地质构造图(1:20万或1:50万)。
(8)所在地区已有GNSS连续基准站情况资料。
(9)有关的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通信、水文、气象、冻土和地下水位等资料。
(10)所在地区已有大地测量成果资料,如大地控制点、高精度水准点以及重力控制点等。
[问题]
1.请简要回答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勘选的主要考虑事项和条件。
2.试列出具有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基准站的地点。
3.勘选完成后应提交哪些资料?
4.基准站建设完成之后应进行哪些测试?


答案:
解析:
1.
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勘选的主要考虑事项和条件如下:
(1)依托条件。建设用地、交通及基础设施保障。
(2)地质条件。基岩和站址地质构造的稳定性。
(3)环境条件。观测环视条件。
(4)其他。考虑周边已有大地控制点、水准点、重力点等情况
2.
具体代表性的不适合设立基准站的地点如下:
(1)断层破碎带内或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点。
(2)易于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
如采矿区、油气开采区、地下水漏斗沉降区等)。
(3)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4)距铁路200 m、距公路50 m以内或其他受剧烈震动的地点。
(5)站址附近已经或即将规划为其他建设项目,因建设影响基准站正常观测的地点。
(6)无线电台、通信基站附近、雷击区及多路径效应严重的地点,距高压线100 m以内及其他强磁场影响地点,位于地面微波通信通道上的地点。
3.
勘选完成后应提交如下资料:
(1)地质勘查证明。 (2)点之记。
(3)勘选站址照片。 (4)土地使用相关文件。
(5)站址实地测试结果。
(6)勘选技术报告。
(7)勘选中收集的其他资料(含地质、交通、水电、通信网络等)。
4.
基准站网建成后应进行整网运行测试,包括:
(1)测试基准站数据采集、数据完好性。
(2)测试基准站到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到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提供网络通信链路的通信速率、误码率、可用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延迟大小。
(3)测试数据中心对基准站的监控能力,包括通过数据通信网络监视和控制基准站工作状况、参数配置、数据采集和传输等。
(4)测试实时定位的覆盖范围和有效作业时间。
(5)测试站网数据产品服务内容和精度指标,包括坐标框架、实时定位、快速定位,事后定位,卫星轨道、源数据服务等内容以及相应的精度测试。
(6)测试其他内容。

第10题:

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有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含天线)、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原设备、观测墩等构成的观测系统。

  • A、电阻设备
  • B、气象设备
  • C、记录设备
  • D、避雷设备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