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相邻或相向两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原则,实践中广泛采用的是()A 公平原则B 中间线原则C 正常基线原则D 直线基线原则

题目
单选题
关于相邻或相向两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原则,实践中广泛采用的是()
A

公平原则

B

中间线原则

C

正常基线原则

D

直线基线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1982年《海洋法公约》,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应采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2题:

根据国际法及我国有关大陆架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专属性权利
B、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权利必须以有效管辖或宣告为要件
C、大陆架的范围为自领海基线起算的200海里以内水域
D、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只应坚持等距离中间线原则

答案:A
解析:
我国大陆架法律制度的内容有:(1)依《大陆架公约》第1条的规定,大陆架,是指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公尺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我国的大陆架,是我国陆地领土在领海外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足200海里,则扩展至200海里。(2)我国为勘查大陆架和开发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3)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组织或者个人在我国大陆架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必须经我国主管机关批准,并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4)任何国家在遵守国际法和中国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我国的大陆架享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但铺设的路线,须经我国主管机关同意。依上述法条可知,B、C项中关于大陆架的说法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当前,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以公平原则为主,故D项错误,只有A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3题:

在大陆架划界方面的国际法发展的总趋势是()

A、《大陆架公约》规定的中间线或等距离线原则

B、《大陆架公约》规定的自然延伸原则及公平原则

C、“北海大陆架案”确立的中间线或等距离线原则

D、“北海大陆架案”确立的自然延伸原则及公平原则


参考答案:D

第4题:

我国划定大陆架界限的主导原则是什么?()

  • A、公平公正
  • B、自然延伸
  • C、等距中间线
  • D、自然资源

正确答案:B

第5题:

《海洋法公约》对相邻或相向国家领海及大陆架划界的原则或方法是如何形成的?


正确答案: 领海: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覆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外国船舶在沿海国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
海洋法上大陆架: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

第6题: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主要包括()。

A:公平原则
B:效率原则
C:受益范围原则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E:法律规范原则

答案:B,C,E
解析:
略。

第7题:

布置建筑基线应遵守的原则有建筑基线要与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建筑基线定位点不应少于三个;建筑基线点应()。


正确答案:通视良好

第8题:

根据1982年《海洋法公约》,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界应采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简述大陆架划界的原则和方法。


正确答案: 1)自然延伸原则;
2)公平原则;
A.指公平的方法和公平的结果。考虑到的有关情况包括:
B.大陆架是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事实;
C.有关的地理地质构造,如海岸构造、海岸线的比例、岛屿;
D.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E.其它情况(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1974英法大陆架仲裁案、1982年突尼斯-利比亚大陆架案,都强调公平原则)。
3)中间线方法,也称等距离线方法。

第10题:

简述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原则和方法。


正确答案: 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关于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原则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在会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1)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中间线或等距离线作为划界原则。
(2)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应该按照公平原则来划定疆界。这种意见是以“北海大陆架案”为依据的。
在上述两种不同意见相对立的情形下,《海洋法公约》第83条第1、2、3款作出了下述规定:“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界限,应在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出的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定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有关国家如在合理期间内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应诉诸第十五部分所规定的程序。在达成协议以前,有关各国应基于谅解和合作的精神,尽一切努力作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并在此过渡期间内,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的达成。这种安排应不妨碍最后界限的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