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清代和现代书法“尚”什么呢?

题目
问答题
那么清代和现代书法“尚”什么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书法史上有“()、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清尚朴”之说,


参考答案:晋尚韵

第2题:

清代书法家群体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和风貌?


正确答案: 清代之所以不同于明代,书法艺术有较大的发展,有个性、有特色的书法家能产生于其中,也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背景的。
其一,北方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后,注重接受并吸收汉文化的神髓,但同时也在很多方面强迫汉族人去遵从满族统治者的风俗习惯及文化意识,这本身就导致了一股新的文化融合的潮流并使之成为文化发展的动力。这是清代文化能够发展的基本原因之一。这种发展,在最隐蔽、最不易触动统治者镇压异端的神经系统的艺术品种之一——书法,就更容易进行其较大的形式改革而不会危及满族对汉族的政治统治。从某种意义上讲,从与异族文化相对立角度看待书法这门汉字艺术,对于在清朝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汉族人民,还有一种奇妙的消融反抗意识而产生自我陶醉、自我麻痹、自我安慰的作用,因此,这种统治者的有意融合和被统治者的自觉不自觉地融合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其二,自明代以来,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必然对典型的中国文化——书法艺术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而导致书法观念的改变,导致对馆阁体这种千人一面的以写字功夫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观的怀疑。因此,清中晚期的书法家们借助金石考古学、文字学研究的副产品——上古时代的钟鼎、甲骨、石刻书法艺术形式,即大篆、小篆、汉隶、魏碑等,将书法艺术个性的自由创造精神注入其中。王铎、傅山、阮元、包世臣、郑板桥、金农、康有为等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书法理论家们,主张“宁拙勿巧,宁丑勿媚”,主张个性突出,否定中庸平和,主张天真自然,否定娇柔做作。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还有石涛的《画语录》,以及郑板桥、王铎、傅山等著名书法家画家都是这种新的书画审美理论的热烈鼓吹者和实践者,形成了中国书法审美评论的主流。他们在实践上敢于大胆突破,写出了不同凡响的无行无列的“乱石铺街”体,写出了粗细变化剧烈、棱角尖利锋出的“漆书”——金农体等。这些都极大的改变了统治中国书坛千余年的以近乎单一的“淡如平和”、“蕴润含藉”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将狂怪、拙丑纳入了书法艺术审美视野,展示了多样统一的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同时提高了书法作为艺术而不仅仅作为工具的文化艺术价值及其地位。自然也提高了书法家们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地位。这种进步,可以说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所不曾有过的。这是清代书法艺术之所以有较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从书法技法角度来讲,清朝更加腐败没落的科举制度和那些附庸风雅的皇帝、王、公、贵族们把圆、光、齐、亮的馆阁体推向极致,进一步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反感,激起了更强烈地猎奇求新意识。他们不仅著书立说,探究新议,而且在实际行动上也纷纷离经叛道,寻找、试验、探索迥异常规的书法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越来越丰富的感情,大大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为书法家的艺术创造开辟了崭新的领地,并使其在这些新领地上大展异彩。除前面所说的郑板桥、金农以外,还有何绍基、伊秉绶、赵之谦、康有为等也都是因其在书法艺术的风格上、形式上均是以反馆阁体的程式面目而独标一枝、永树千秋。而那些被当时的皇帝们所大力吹捧的“我朝王羲之”、“今朝第一”、“超迈钟、王”的书家们终以书奴的面目被历史前进的潮流所吞没,更加突出了郑、金、何、赵、康等创造的宝贵。因此,虽然在清代有记载的书法家的总数比明代少,只有不到一千一百人,却出现了几个可与钟、王、欧、颜、苏、黄、米、蔡相媲美的书法大家。
其四,从书法家成才的内在素质上看,由于清朝封建统治的日渐腐朽、没落,很多才华出众、有良好的学识素养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人,不可能在政治上有所施展或虽有所施展却屡屡碰壁,只好把闪光的才华和充盈的追求精神,即内在的创造性气质转入到对书学和金石考古的爱好上。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正是在他政治上初次失意后转而奋发的结果。也就是说,清代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能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顽强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渲泄自己的独特认识和独特感情。这就产生了不同凡响的书法理论和书法作品,奠定了他们作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独特面目,从而跻身于历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师们中间并光耀千秋,为后人所仰赞。

第3题:

如果赵兴参加这次公司举办的书法大赛,那么严丽、彭建和李蓉将一起参加大赛。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也是真的?( )

A.如果赵兴没参加书法大赛,那么严、彭、李三人中至少有一人没有参加书法大赛

B.如果赵兴没参加书法大赛,那么严、彭、李三人都没有参加书法大赛

C.如果严、彭、李都参加了书法大赛,那么赵兴参加了书法大赛

D.如果彭建没参加书法大赛,那么赵兴不会参加书法大赛


正确答案:D
题干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三段沦推理有两条规则:第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第二,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从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来看,A、B项均不能推出;由“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可知C项不正确;由“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可知,如果彭建设参加书法大赛,即他们三人没有一起参加大赛,那么赵兴就没有参加大赛,由此可推出赵兴不会参加书法大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第4题:

那么清代和现代书法“尚”什么呢?


正确答案: 清代书法尚“气”。这个“气”既包含前面所解释“气韵”之“气”,又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不像以往将气说的那么玄,它是具体的。如书卷气、山林气、庙堂气、金石气等,这是高雅的境界;另外还有脂粉气、闺阁气、霸悍气、江湖气、馆阁气、市井气、行家气、粗俗气等低下的境界。清人常以此区分作品的高低、雅俗,无疑,它对丰富中国美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代书法应“尚”什么,目前还未有人提出。依笔者所见,应提“尚情”较能概括时代书法特点。其原因是,从社会角度来看,几千年的封建意识几乎将人的个性窒息殆尽,但社会的发展将会来个极大的突破,追求个性意识是一个文明社会的特征,当我们结束了愚昧、落后的封建统治后,中国人民将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将个人的价值提到重要地位,表现在艺术上,将是对感情的充分抒发,对主体精神的高度弘扬。当然,这种个性意识的发展并不能脱离社会的制约,它与社会的前进同步发展。从书法艺术本身来讲,它虽然要遵守书法所应具有的根本特征,如用笔的力度,但也决不会停留在尚法、尚意阶段,人们将对结体、章法进行更大胆的突破,用笔也不可能保持不变,它的抒情作用要加强,书法中的一切技法、形式因素都只不过是用来作为主体抒发性情的工具和手段,它的表现性、抽象性特征将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书法未来的局面,将是一个百花争艳、各体并存的时代,不可能有一种书体成为主流、一个书家成为书坛盟主,书法艺术一定要向多元化发展。所以,不同性情、气质的人,都可以找到一种抒发情感的书体形式,都可以去创造更新的风格。人们的情感,将在书法艺术中发挥到极致。“尚情”,比“尚意”更为高扬人的主体精神,更适应新的艺术思潮,如果不把“尚情”当做一个封闭的观念、当做一个框子的话,那么指出现代书风的“尚情”特征对书法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5题:

那么,人家为什么称伊斯兰教为穆罕默德教呢?


正确答案:这种称法是错误的,勉强的。因为穆罕默德是圣先知的名字,圣先知也称穆斯林。这种错误是由欧洲的基督徒传来的,他们认为自己都是耶酥的子孙,于是就强调,凡是穆斯林都是穆罕默德的后裔。

第6题:

“颜底魏面”指的是清代哪一位书家的书法?在书法上,他是怎样开创新路的?


正确答案:是赵之谦(公元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年)。赵之谦,字益甫,一字撝叔,号悲庵,又号梅庵、冷君、无闷、铁三、憨寮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咸丰九年(公元一八五九)举人,曾任江西奉新、南城等处知县。他博学多才,诸如金石、考证、目录、书画、篆刻之类,无不精通。但生性耿直孤傲,愤世疾俗,不肯随波逐流。嬉笑怒骂,随心而发,即使在诗文书画之中,也都能独创新意,绝不取媚世俗态。对于他所看不起的人,即使苦苦相求,也从不写一字、刻一印。因此就难于被人们理解。因不容于世,故以至潦倒贫困,五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书法最早学习颜真卿,后来受到包世臣碑学理论的影响,就改习北碑,临摹《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碑以及北魏造像。又跟随邓石如学习篆书和隶书。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自称:“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平生学篆始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此甘苦自知之。”实际上,赵之谦的正、隶、篆诸体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将包世臣“钩捺抵送,万毫齐力”的笔法,运用到所写的各种书体之中。在隶书中用篆书笔意,在楷书中用篆隶笔意,又用颜真卿笔法来写北碑。因此,他的篆隶学邓石如而与邓不同,楷书学魏碑,而结果是“颜底魏面”。此外他还引魏碑笔法进入行草,强烈地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笔力坚实,气机流宕,仪态万方,开创了碑学中秀雅灵媚的门派。

第7题:

下列哪个是对书法艺术的时代特征错误的概括。()

  • A、晋人尚韵
  • B、唐人尚法
  • C、宋人尚意
  • D、清人尚姿

正确答案:D

第8题:

试谈清代书法的三个发展时期。


参考答案:

①清代前期的书法,基本承传晚明书法大势,帖学书法继续向前发展,同时预示着碑学的滥觞。傅山和郑簠是最初具有打破帖学传统意识的,可视为清代碑学的先行者。清代前期的书坛呈三系向前发展:晚明浪漫书风的馀绪、崇董书风和隶书热潮。
②清代中期的书法,是书法史上由帖派为主流转向以碑派为主流的过渡期。一方面,前碑派的兴盛,从审美观念的确立到艺术表现手法都为碑派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并导致碑学理论的正式形成。另一方面,帖学一脉也继续在向前发展。
③清代后期的书法,帖派一脉急剧衰微,而碑派一统天下,成为书坛主流。


第9题:

在清代,谁的书法被人称之为“漆书”?为什么说他是清代提倡碑学的先行者?


正确答案: 是清代康熙年间书画家金农的书法。金农用笔方扁如刷,且墨浓如漆,故人们称之为“漆书”。
金农(公元一六八七——一七六四年),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别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龙梭仙客、百二砚田富翁等。金农一生布衣,虽曾被荐举博学鸿词,但未就。他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从学于何羲门,好学癖古,精鉴赏,为人耿直,不肯折腰于权贵,为“扬州八怪”之一。
清代因康熙喜董其昌,乾隆喜赵孟頫,董、赵书体风靡一时。在这股潮流中,金冬心不随波逐流,而是去探索师法汉碑的道路,可见金农是独具慧眼的。康有为云:“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法,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金农自己诗中亦云:“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耻白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由此亦可说金冬心是清代提倡碑学的一位先行者。

第10题:

清代刘墉书法喜用浓墨,被誉为“浓墨宰相”。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