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绎曾有哪些书论著作行世?他的书法如何?

题目
问答题
陈绎曾有哪些书论著作行世?他的书法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南齐著名的书论《笔意赞》的作者是谁?其书法造诣如何?


正确答案:是王僧虔。王僧虔,是王羲之四世族孙,曾祖王洽,祖父王珣,父亲王昙首都善书。僧虔兼善隶、草、飞白诸体,独步有齐一代,书迹有《王琰帖》等。唐代窦臮《述书赋》评价僧虔书法说:“密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是很确切的。实践之外,王僧虔也从事书法理论和书法评论,著有《书赋》、《笔意赞》等。他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极有见地。此外他进行过墨迹搜集整理工作,齐高帝曾给他看了自己收藏的十一卷古代墨迹,命他再征集名家手迹。王僧虔以民间访得齐高帝没有的孙权、王导等人物的墨迹十一卷,连同羊欣的《能书人名》一起上呈。

第2题:

蒋骥在执笔上有何精到的见解?他有否书论著作传世?


正确答案:蒋骥,乾隆年间人,生卒年不详。江苏金坛人。字赤霄,号勉斋,是蒋衡的儿子。其书法并不怎么出名,但在论书方面特别是有关悬肘执笔的方法上有精到的论述。他说:“作小楷能悬腕已非下乘。惟能悬臂则神气益静,非端坐不能为此。初学时,右臂横案而不着实,以虚其中,则通体之力俱到笔尖上。积习之久,才能肘腕虚灵,出于自然,无庸勉强。若右肘凭案,过于着实,则只有腕力到尔。至于搦管,初学亦以适中为主,过高则易失势。”他还认为:学习书法,不能呆板、直率,能领悟书道之妙的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刚开始临摹时,只求和原帖形式上相像,好像顺着墙走路一样,有道可循。这时应该尽量按帖摹练,力求平直方整。然后,再注意点画、结构、动态的千变万化,一经领悟就会融会贯通。他有书论著作《续书法论》、《传神秘要》等传世。

第3题:

明朝首推的书家是陈献章,广东新会白沙乡人,世称陈白沙。他长于草书,尤其出名的是,他以“()”为书写工具,书法自成一家。

A、牛毛笔

B、羊毛笔

C、猪毛笔

D、茅龙笔


参考答案:D

第4题:

陶宗仪的书论《书史会要》一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陶宗仪不以书法名世,但对于古学无所不窥,尤致力于字学、书学。著书论《书史会要》九卷,对上起三皇五帝,下至元代的书法家及其书迹,进行了翔实的考证,精到的评析,用词简捷、准确、扼要,探源辟流,类比明晰,令人一目了然。《中国文艺辞典》(孙良工编纂)称此书“为书史中最重要的著作”。陶宗仪,浙江黄宕人。生卒年不详。元朝举进士不中,即开学馆,以教学自给。明朝洪武初年,官府屡次征荐其为官不应。闭门著书,著作甚多。

第5题:

卫瓘、卫恒父子的书法、书论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 卫瓘,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生,晋惠帝元康元年卒(公元二二○——二九一年),享年七十二岁。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字伯玉,卫觊的儿子。卫恒是卫瓘的儿子,字巨山,生年不详。晋惠帝元康元年即公元二九一年与其父一起为贾后所杀。卫瓘的父亲卫觊是三国时魏国的书法家。传金针八分书《魏受禅表》即卫觊所书。卫瓘幼承家学,后又跟张芝学书,独成一格,与索靖齐名。其书法作品的基调是结体清雅俊逸,点画流美生动。当时人们认为他的字流利生动胜过索靖,但法度严谨方面不如索靖。并把他与索靖并称为“二妙”。宋僧梦英还认为柳叶篆是他创造的。张怀瓘列其章草为神品,小篆、隶行、草书列为妙品,古文列为能品。
卫恒的草书、隶书称著一时,据传说他能作“云书”,“笔动若飞,字张如云,莫能传学”。另外他的书论亦较出名,其《四体书势》一卷,专门论述古文、篆、隶、草书的书势,流传至今,对后世书法起到了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至今常为论书者引用。另外还著有《古来能书人录》一卷(见南朝宋虞和《论书表》)。书风近似其父。唐李嗣真《书后品》评论说:“卫(恒)、杜(预)之笔,流传多矣,纵任轻巧,流转风媚,刚健有余,便媚详雅,谅少俦正。”其草书《往来帖》被收入《淳化阁帖》传世。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的时代,社会已开始对书法家推崇褒扬,有的因书法写的好而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用,因此父子、兄弟、姻亲等同时成为著名书法家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卫觊、卫瓘、卫恒,祖、父、孙三代都是书法家,且都名传后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6题:

闻说书法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的徐浩也有书论留下,很想知道他谈了些什么?


正确答案: 徐浩的书法论著名为《论书》,《宣和书谱》说徐浩曾经写过《法书论》一篇,为时楷模,指的就是这篇。
《论书》的核心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书法的骨、气、肉、力,他说:“夫鹰隼乏彩,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翚翟备色,而翱翔百步,肉丰而力沉也。若藻耀而高翔,书之凤凰矣。”通过形象比喻,从而对书法提出了骨劲、气猛、肉丰、力沉的形象要求,并认为如果再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上“藻耀”和“高翔”的话,那就可以称之为书法中的“凤凰”了。二是书法中一些有关骨肉、疏密、大小的问题,原文说:“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小长令大,大蹙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斯其天经矣。笔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竖令平,平峻使侧,捷则须安,徐则须利,如此则其大较矣。”认为初学应当先立筋骨和用笔藏锋,这自然是对的,但对书法结体的疏密、大小、用笔的捷徐、平侧提出了绝对平均的原则,则不能不说是谬种流传,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屈解。但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把字写得四平八稳,有利于干禄,则又为馆阁体书法的理论开了先河,然而无论如何,从艺术角度来说,这种理论的提出,是不能不使人感到茫然的。

第7题:

以书法篆刻传名并有书论著作传世的邓铁是怎样的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邓铁(一八九八——一九六三年)。上海人。晚年居北京。原名菊初,又名钝铁,字散木,别号有芦中人、无羌、虚木、粪翁、郁青、一足、夔等。其书法学萧蜕庵,篆刻学赵古泥,三十年代即名驰江南。楷、行、草、隶、篆皆工,尤以篆刻和篆书有独特风格。狂草学张旭、怀素,与其和平简静的楷书形成鲜明的对照。有《书法学习必读》、《续书谱图解》、《草书写法》、《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全注释》、《篆刻学》等书论著作遗惠后世学书者。

第8题:

蔡邕,字伯喈,世称蔡中郎,是汉末杰出的学者、文学家、音乐家、也是汉末极有影响的() 家。其擅隶书,史载他创() 。其《() 》等书论中涉及到“() ”与“() ”等书法美学范畴,由此阐发“() ”问题,其对魏、晋时代文人书法笔法传授有开创之功。


参考答案:书法、飞白书,《篆势》、“势”、“力”、“笔法”

第9题:

“书家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这句话是哪一位书法家说的,他的书作和书论如何?


正确答案: 这是宋黄庭坚的一句论书名言。黄庭坚(公元一○四五——一一○五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双井村)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尝与秦观、张来、晁补之同游苏轼门下,号“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是我国书坛上一位精通笔法,特点突出,具有开创之功的著名书法家。《宋史·黄庭坚传》说他:“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自述早年曾从周越学书,特擅大字书,得《瘗鹤铭》神髓。近年《书法》杂志曾发表他早年所书《伯夷叔齐庙碑》,近似唐褚遂良楷法。他有诗写道:“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可见黄庭坚学习书法曾有过长期探究艺术真谛而不获的苦衷。正是这样,又鞭策着他执著地去追求,去奋发。他敬慕王书,恪守“如锥画沙”、“屋漏痕”、“印印泥”等用笔理论。他从《瘗鹤铭》中去揣摩笔法,悟得“锋藏笔中,意在笔前”的要旨。然而,“锋藏笔中”,谓行笔要控制,“意在笔前”又强调运笔要听任自然。他领悟到自己之所以“学书三十余年……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显然是运笔做作的陋习未除的缘故。于是他又从友人苏舜钦处借观张旭、怀素的真迹,反复研究“乃窥笔法之妙”。晚年入峡,见船工荡桨,桨随波起伏而一任波势,于是他“悟笔法”,融于自己的书作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辐射式“黄体”书法。
黄庭坚书法艺术的成功,最主要是能以势运腕,在腕的运动中控制笔毫的提按顿挫。因此他的书法,笔势开展翻腾,起伏自然,点画丰厚而润泽,正是由于他能“以意为之”地控制笔毫,所以他那中宫紧敛、四面拓展呈辐射状的书法形体既不觉拘敛,又不失野逸,俨然如一高士,为后人学习书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他所说的“书家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一方面强调了笔法的重要,另一方面在写字的时候,确实像禅师寻觅经义要旨那样,把握住用笔这一关键。

第10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