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资产负债管理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资产负债管理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监测分析报告应包括的内容的有( )。

A.存在或需关注的问题
B.当期资产负债运行的主要特点
C.本行资产负债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
D.资产负债管理计划执行情况
E.下阶段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措施及相关工作建议

答案:A,B,C,D,E
解析:
监测分析报告应包括而不限于:本行资产负债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资产负债管理计划执行情况、当期资产负债运行的主要特点、存在或需关注的问题、下阶段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措施及相关工作建议等。

第2题:

简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银行的影响。


正确答案: (1)防止了银行元限制地扩张自己的资产和负债;
(2)改变了银行过分依赖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扩大信贷规模的做法,使商业银行在寻找资金来源上有了紧迫感,增加了银行竞争意识;
(3)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银行过度短借长用,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挂钩;
(4)保证银行的流动性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
(5)增强了银行以利润创造为中心的意识;
(6)增强了银行的资本金意识。

第3题: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参考答案: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使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达到最佳状况,只有根据金融、经济形式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共同调整,从资产和负债双方面统一协调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最大限度地增加盈利。资产负责综合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金总库法、资金转换法、线性规划法、资金缺口管理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等。

第4题:

简述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正确答案: (1)可以防止银行无限制地扩张自己的资产和负债;
(2)可以改变银行过度依赖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扩大信贷规模的做法;
(3)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银行过度短借长用;
(4)可以使银行的流动性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
(5)可以增强银行以利润为中心的意识;
(6)可以增强银行的资本金意识。

第5题:

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监测分析报告应包括的内容有()。

  • A、存在或需关注的问题
  • B、当期资产负债运行的主要特点
  • C、银行资产负债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
  • D、资产负债管理计划执行情况
  • E、下阶段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措施及相关工作建议

正确答案:A,B,C,D,E

第6题: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内容是:()

  • A、资产负债总量管理
  • B、资产负债结构管理
  • C、资产负债效益管理
  • D、资产负债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简述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商业性贷款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本内容。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只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关联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也就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随着商品周转、产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偿还。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长期贷款和消费者贷款,即使需要发放,其数额也应严格限制在银行自由资本和储蓄存款的范围内。同时,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要用真实商品票据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银行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因此,人们又称之为“真实票据理论”。
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程度很低,一般企业的运营资金多数来自于自有资金,只有在出现季节性、临时性资金不足时才向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当时人们还没有举债消费的习惯,如果发放消费者贷款未必会有市场。况且,当时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不多。资金来源的高流动性要求资金运用的高流动性。
2.对商业性贷款理论的评价。商业性贷款理论是一种典型的资产管理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对保持银行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它为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找到了依据和方法,从而避免或减少了由于流动性不足或安全性不够带来的风险。
(2)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要。因为这种理论强调银行贷款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当社会生产扩大,商品交易增加时,银行信贷会自动跟上;当生产缩小,商品交易减少时,信贷会自动缩减。这样既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通货紧缩。正因为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国商业银行都遵循这一理论。
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1)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人接受了举债消费的观念,消费贷款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竞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其他专业性金融机构,如投资公司等,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巨大压力
(2)没有认识到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尽管活期存款随存随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稳定余额,随着经济和银行的发展,这个稳定余额会不断增加。根据这个稳定余额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比重上升,稳定性增强,银行资金的可用程度越来越大,这一理论的弊端也就越来越突出。
(3)没有注意到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能否自动清偿的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企业生产能否正常周转,在于商品能否及时销售出去。如果企业商品销售遇到困难或发生经济危机,贷款期限再短也未必能按期自动清偿。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过去人们考虑商业银行流动性时,注意力都放在资产方,即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将一种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转换成另一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则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负债管理提供。简言之,向外借钱也可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广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可以将资金投人到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
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中的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开始对资产和负债全面管理。不论是资产管理理论,还是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偏向。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统一管理,才能实现三者的统一。如资金来源大于资金运用,应尽量扩大资产业务规模,或者调整资产结构;反之,如资金来源小于资金运用,则应设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这一理论主张,管理的基础是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在市场利率变化频繁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应遵循的原则是:规模对称原则、结构对称原则、速度对称原则、目标互补原则和资产分散化原则。

第8题:

具有主动进取特点的管理理论是()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D、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参考答案:B

第9题:

简述战略管理特点。


正确答案:综合性和系统性;长远性和应变性;全局性和风险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10题:

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想,并分析商业银行应如何运用融资缺口模型加强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 资产负债联合管理:也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其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性地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当浮动利率资产大于浮动利率负债,被称之为利率敏感性资金正缺口;反之,称之为负缺口。资金缺口越大,利率敞口越大,从而使银行潜在的损失或收益增大。在资金正缺口状态下,如果利率下降,则较多负债的利率固定在较高水平上,较多资产的利率必须随着不断下降的市场利率下调,从而使银行净利差减少。资金负缺口状态下,如果利率上升,也会使银行利差减少。在利率波动环境中,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配置状况会极大的影响银行净利息差额。因此,银行要准确预测利率走势,主动调整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配置状况,达到保值避险,甚至增加利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