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

题目
单选题
震颤麻痹()
A

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减少,乙酰胆碱作用相对增强

B

纹状体中乙酰胆碱含量减少,多巴胺作用相对增强

C

铜代谢障碍

D

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乙酰胆碱含量增加

E

纹状体中乙酰胆碱含量减少,多巴胺含量减少下列疾病发病机制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左旋多巴不用于治疗( )

A.老年血管硬化所致震颤麻痹综合征
B.肝昏迷
C.以上均不是
D.氯丙嗪所致帕金森综合征
E.震颤麻痹

答案:D
解析:

第2题:

震颤麻痹常伴有()震颤。


正确答案:静止性

第3题:

左旋多巴是在()下转变为()而发挥抗震颤麻痹作用。


参考答案:脑内多巴脱羧酶作用,多巴胺

第4题:

药物诱发性震颤麻痹综合征的机制是什么?哪些药物易诱发本症?


正确答案:1.酚噻嗪类药物在治疗精神障碍过程中可诱发本综合征。其主要机制是此类药物阻滞了纹状体突触后多巴胺受体,造成内源性多巴胺不能与多巴胺受体结合所致。左旋多巴补充疗法对此综合征无效,是由于多巴胺受体被此类药物所占据和阻滞,不能再与外源性多巴胺相结合的缘故。
2.可能引起震颤麻痹综合征的药物常见有三氟拉嗪、氟奋乃静、奋乃静醋脂、丙氯拉嗪、奋乃静、氯丙嗪、三氟丙嗪等。此类药除可引起震颤麻痹综合征外,有的可引起"静坐不能"(频繁的站坐交换),或口、面、颈及肢体肌张力过高性运动障碍。

第5题:

震颤麻痹的临床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逐渐增剧。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强直及进行性运动徐缓。其特点:震颤在静止状态时出现,情绪紧张、激动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暂时停止,睡眠时消失;多以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发展到同侧下肢,再发展到对侧上下肢,上肢的震颤常比下肢重。手指的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面肌僵直,面部缺乏表情(假面具脸)。四肢肌张力增高,伸屈肢体时出现“齿轮状强直”,关节运动时出现“铅管样强直”。运动缓慢,特别是行走时上肢无摆动,出现“慌张步态”。病人上肢不能作精细动作,如书写困难,写字弯曲不正,越写越小,称为“写字过小症”。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第6题:

知识点:震颤麻痹
70岁震颤麻痹患者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
A.溴隐亭
B.金刚烷胺
C.复方左旋多巴
D.丙炔笨丙胺
E.卡马西平


答案:C
解析:
抗震颤麻痹药物的应用:凡能透过血脑屏障,提高脑内多巴胺功能,降低胆碱功能的药物,均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左旋多巴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由小剂量开始,0.1~0.4g,每日4次,每隔2-5日增加0.25~0.75g,最大日剂量不超过8g。此外还有东莨菪碱、美多巴、叔二苯哌啶等

第7题:

左旋多巴不用于治疗:

  • A、老年血管硬化所致震颤麻痹综合征
  • B、肝昏迷
  • C、以上均不是
  • D、氯丙嗪所致帕金森综合征
  • E、震颤麻痹

正确答案:D

第8题:

帕金森氏症又称“震颤麻痹”。(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震颤麻痹


正确答案:又称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

第10题:

简述震颤麻痹的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1.静止性震颤以手指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为典型症状,上肢重,下颌、唇和头均可受累。
2.肌强直肢体伸屈肌张力均增高,作肢体伸肌检查时,发现"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
3.运动障碍运动动作慢、动作减少,故此造成特殊体态,如面具脸、慌张步态、躯干俯屈和联合运动消失等。
4.因口、舌、腭、咽部肌肉运动障碍而造成大量流涎。
5.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顽固性便秘、皮脂溢出、大量出汗(有人认为与肌肉活动增加有关)。
6.语言调低或咬字欠清,有的呈爆发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