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7岁,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3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

题目
单选题
患者,男。37岁,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3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哮鸣音较弱,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720mmHg,进一步救治措施应为()
A

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B

给予高浓度吸氧

C

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D

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E

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患者男。37岁。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3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哮鸣音较弱。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270mmHg。进一步救治措施应为(  )。
A

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B

给予高浓度吸氧

C

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D

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E

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哮鸣音较弱,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说明已转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危重度。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应尽早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可大大降低哮喘患者的病死率。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维持机体有足够氧合,使疲劳的呼吸肌恢复功能。机械辅助通气的指征为:①呼吸表浅,有暂停现象;②神志不清或昏迷;③充分氧疗后,PaO2<60mmHg,PaCO2>50mmHg。患者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此时禁止给予高浓度吸氧,低氧可兴奋呼吸中枢,给予高浓度吸氧解除了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作用,导致CO2中毒,加重昏迷。

第2题:

单选题
女性,35岁,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2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呼吸音较弱。血气分析:PaO50mmHg,PaCO70mmHg。进一步救治措施应为()
A

静脉推注甲泼尼龙

B

给予高浓度吸氧

C

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D

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E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患者,男。37岁,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3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哮鸣音较弱,血气分析:PaO50mmHg,PaCO70mmHg,进一步救治措施应为()

  • A、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 B、给予高浓度吸氧
  • C、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 D、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 E、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

正确答案:E

第4题:

女性,35岁,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2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哮鸣音较弱,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270mmHg。进一步救治措施应为

A: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B:给予高浓度吸氧
C: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D: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E: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

答案:E
解析:
哮喘发作,程度为危重,积极药物治疗无效,且有Ⅱ型呼吸衰竭,应采用机械通气。

第5题:

患者,女,30岁,支气管哮喘病史5年,此次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2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满布哮鸣音,血气分析:PaO250 mmHg,PaCO2 70mmHg:,进一步的治疗措施是

A.高浓度吸氧

B.静点5%碳酸氢钠

C.联合应用氨茶碱、特布他林静脉滴注

D.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

E.应用抗生素


正确答案:D

第6题:

患者女,35岁。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2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哮鸣音较弱,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270mmHg进一步救治措施应为

A、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B、给予高浓度吸氧

C、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D、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E、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


参考答案:E

第7题:

某女性患者,35岁,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2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哮鸣音较弱.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270mmHg,进一步救治措施应为

A.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B.给予高浓度吸氧

C.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D.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E.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


正确答案:E
102.[解析]据题干,该患者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因此治疗措施上首先必须施行气管插管,给予正压机械通气,以维持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