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

题目
单选题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
A

B

C

D

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多选题
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 )
A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B

指导溶栓治疗

C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早期估计

D

心肌梗死大小的估计

E

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急性心肌梗死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1.心绞痛。2.急性心包炎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摩擦音。全身症状较轻,心电图及x片表现不同。3.急性肺动脉栓塞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动脉充盈、肝大、下肢肿等,心电图表现不同。4.急腹症既往病史、体检、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5.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等。超声心动图、X线、磁共振显像可资鉴别。

第3题: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正确答案: 1.临床表现
(1)先兆:急性心肌梗死多为突然起病,少数患者起病隐袭。多数患者发生明显心肌梗死之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发作规律改变等。
(2)疼痛: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出现最早最为突出的症状。疼痛部位多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更加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3)心力衰竭和休克:心衰和休克理应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但由于较常见,且出现较早,症状显著,故亦被列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两者的发生率较高,可单独存在或同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休克主要是心源性,由于心肌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出汗、呕吐、利尿等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也参与了休克的发生。心衰主要为左心衰,有时也发生急性肺水肿。
(4)心律失常:较常见,其发生率在80%~90%以上,常发生在起病的1~2周,特别是在起病后24小时或3日之后更为常见;以异位室性期前收缩多见,多源、成对出现或R波落在T波上的室早可能为室颤、室速的先兆。
(5)胃肠症状:心肌梗死早期伴有剧烈疼痛时或下壁心梗者常常出现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恶心、呕吐表现突出,被误诊为胃肠炎。
(6)全身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的第二天开始体温升高,在38℃左右,多在1周内降至正常。此外,尚可有出汗、乏力、头晕等症状。
2.体征: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患者血压都降低。心脏浊音界可正常或轻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房性奔马律,少数有室性奔马律,部分患者起病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3.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改变。

第4题:


该病诊断应为( )
A.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B.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C.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D.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答案:B
解析:

第5题:

临床诊断是

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C.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D.变异型心绞痛

E.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正确答案:C

第6题:

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 ( )

A、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B、指导溶栓治疗

C、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早期估计

D、心肌梗死大小的估计

E、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参考答案:ABCDE

第7题: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


参考答案:1.诱发因素:大约有1/2的AMI患者能查明诱发因素和前驱症状,如剧烈运动、创伤、情绪波动、急性失血、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发热、心动过速等。2.先兆: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初发型心绞痛和恶化型心绞痛为最突出。3.症状①疼痛:疼痛发生的部位和性质常类似于心绞痛,但多无明显诱因,且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大于30分钟,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②全身症状:有发热、出汗、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等。③各种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④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⑤低血压与休克。⑥心力衰竭。4.体征: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体征可在正常范围内,体征异常者大多数无特征性。心脏浊音界为正常或轻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房性奔马律,少数有室性奔马律,部分病人在起病第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反应性纤维性心包炎所致。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有心力衰竭或休克,则有相应的体征。5.心电图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后数分钟到数小时):高大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②急性期(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数日,可持续到数周):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R波振幅降低或丢失,出现异常Q波;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③近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抬高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④陈旧期(梗死后3~6个月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型Q波。6.血清心肌标志物(1)肌钙蛋白(cTn)T或I的出现和增高: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2)血清心肌酶含量增高: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CK-MB诊断的特异性最高,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其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3)血肌红蛋白增高:其出现最早,而恢复也快,但特异性差。7.Killip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