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表土段施工可采用的降低水位方法有(    )。

题目
多选题
立井表土段施工可采用的降低水位方法有(    )。
A

工作面降低水位法

B

井外疏干孔降低水位法

C

地面预注浆法

D

工作面预注浆法

E

井壁截水泄水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立井井筒深度600m,其中表土层厚度85m,主要为含水砂土,涌水量达235m3/h,该井筒表土层应采用的施工方法是()。


A.井圈背板施工法

B.板桩施工法

C.冻结施工法

D.注浆施工法

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核立井井筒表土施工方法及应用。立井表土施工方法包括普通施工法和特殊施工法。普通施工法有井圈背板法、吊挂井壁法、板桩法等,用于稳定表土层施工,施工深度30~50m以内。特殊施工法有冻结法、钻井法、注浆法、帷幕法和沉井法,用于不稳定表土层施工,其中冻结法、钻井法施工比较可靠,注浆法主要是施工时进行防水。本题立井井筒表土较深,主要是含水砂土,涌水量大,属于不稳定表土,应该采用冻结法或钻井法。因此,答案为C。

第2题:

立井表土段施工可采用的降低水位方法有( )。

A.工作面降低水位法
B.井外疏干孔降低水位法
C.地面预注浆法
D.工作面预注浆法
E.井壁截水泄水法

答案:A,B
解析:
井筒表土普通施工法中应特别注意水的处理,可采用降低水位法增加施工土层的稳定性。降低水位的方法一般有工作面降低水位法、井外疏干孔降低水位法两种。工作面降低水位法是在不稳定土层中采用工作面超前小井或超前钻孔两种方法来降低水位。它们都是在井筒中利用水泵抽水,使周围形成降水漏斗,变为水位下降的疏干区.以增加施工土层的稳定性。工作面降低水位法包括工作面超前小井降低水位法和工作面超前钻孔降低水位法两种。井外疏干孔降低水位法是在预定的井筒周围打钻孔,并深入不透水层.然后用泵在孔中抽水.形成降水漏斗,使工作面水位下降,保持井筒工作面在无水情况下施工。选项A、B正是通常采用井筒表土施工水位降低方法;C、D选项属于封堵治水措施;E选项为拦截引排不能降低作业面水位。

第3题:

某立井井筒深度71m,其表土为厚18m的含饱和水黏土层,基岩段有砾岩,宜选用( )施工。

A.吊挂井壁法
B.板桩法
C.井圈背板法
D.沉井法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吊挂井壁施工法的适用范围。吊挂井壁施工法是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土层中的一种短段掘砌施工方法。为保持土的稳定性,减少土层的裸露时间,段高一般取0.5~1.5m。根据题干中表土为厚18m的含饱和水黏土层,基岩段有砾岩,说明土层稳定性较差,板桩施工法用于厚度为3~6m的不稳定土层。而金属板桩可根据打桩设备的能力条件,适用于厚度8~10m的不稳定土层,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其应用深度可较大。故选项B错误。井圈背板普通施工法是采用人工或抓岩机(土硬时可放小炮)出土,下掘一小段后(空帮距根据土层的稳定性来确定,一般不超过1.2m),即用井圈、背板进行临时支护,掘进一长段后(一般不超过30m),再由下向上拆除井圈、背板,然后砌筑永久井壁。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基岩。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稳定的土层。故选项C错误。沉井法属于超前支护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在井筒设计位置上,预制好底部附有刃脚的一段井筒,在其掩护下,随着井内的掘进出土,井筒靠其自重克服其外壁与土层间的摩擦阻力和刃脚下部的正面阻力而不断下沉,随着井筒下沉,在地面相应接长井壁,如此周而复始,直至沉到设计标高。故选项D错误。

第4题:

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常用的施工方法有()。

A、冻结法
B、钻井法
C、沉井法
D、注浆法
E、帷幕法

答案:A,B
解析:
【考点】井筒表土特殊施工法【解析】在立井井筒施工中,覆盖于基岩之上的第四纪冲积层和岩石风化带统称为表土层。对于稳定表土层一般采用普通施工法,而对于不稳定表土层可采用特殊施工法或普通与特殊相结合的综合施工方法。在不稳定表土层中施工立井井筒,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才能顺利通过,如:冻结法、钻井法、沉井法、注浆法和帷幕法等。目前以采用冻结法和钻井法为主。故应选择答案A和B。

第5题:

立井井筒表土段施工为冻结法施工时,其冻结深度应穿过风化带延深至稳定的基 岩( )以上。

A. 8m
B. 10m
C. 15m
D. 20m

答案:B
解析:

第6题:

立井井筒表土段采用冻结法施工时,其水文观测孔应该布置在( )。

A.井筒掘进断面内
B.井筒冻结圈上
C.井筒掘进断面外
D.井筒附近

答案:A
解析:
P285-288
用冻结法开凿立井井筒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冻结深度应当穿过风化带延深至稳定的基岩1 0 m以上。基岩段涌水较大时,应当加深冻结深度。(2)第个冻结孔应当全孔取芯,以验证井筒检查孔资料的可靠性。(3)钻进冻结孔时,必须测定钻孔的方向和偏斜度,测斜的最大间隔不得超过30m,并绘制冻结孔实际偏斜平面位置图。偏斜度超过规定时,必须及时纠正。因钻孔偏斜影响冻结效果时必须补孔。(4)水文观测孔应当打在井筒内,不得偏离井筒的净断面,其深度不得超过冻结下部隔水层。

第7题:

立井井筒表土段施工为冻结法施工时,其冻结深度应穿过风化带延深至稳定的基岩( )以上。

A.8m
B.10m
C.15m
D.20m

答案:B
解析:
P285-288
冻结深度应当穿过风化带延深至稳定的基岩1 0 m以上。基岩段涌水较大时,应当加深冻结深度。

第8题:

某立井井筒净直径为6. 5m,深度为750m,其中表土段深度为150m,则该井筒 表土段应当采用()施工,才能确保井筒的施工安全,并获得可靠的进度指标。

A.井圈背板普通法
B.吊挂井壁法
C.板桩法
D.冻结法

答案:D
解析:

第9题:

关于表土施工降水工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井筒表土普通施工法中应特别注意水的处理,
B. 一般可采用降低水位法增加施工土层的稳定性
C. 工作面降低水位法:在不稳定土层中,常采用工作面超前小井方法来降低水位。它们都是在井筒中用泵抽水,使周围形成降水漏斗,变为水位下降的疏干区,以增加施工土层的稳定性。工作面降低水位法仅有工作面超前小井降低水位法一种
D. 井外疏干孔降低水位法:这种方法是在预定的井筒周围打钻孔,并深人不透水层,然后用泵在孔中抽水,形成降水漏斗,使工作面水位下降,保持井筒工作面在无水情况下施工

答案:C
解析:
在不稳定土层中,常采用工作面超前小井或超前钻孔两种方法来降低水位。它们都是在井筒中用泵抽水,使周围形成降水漏斗,变为水位下降的疏干区,以增加施工土层的稳定性。工作面降低水位法包括工作面超前小井降低水位法和工作面超前钻孔降低水位法两种。

第10题:

关于立井井筒表土普通法施工,说法正确的有(  )。

A.井圈背板法施工不用临时支护
B.吊挂井壁法的井壁吊在临时井架上
C.土对吊挂井壁围抱力小是施工的不利因素
D.板桩法施工一般要求表土层不能太厚
E.板桩法施工可采用木板或者槽钢作桩

答案:C,D,E
解析:
井圈背板普通施工法下掘一小段后即用井圈、背板进行临时支护,一般不超过1.2m,掘进一长段后,一般不超过30m,再由下向上拆除井圈、背板,然后砌筑永久井壁。因此A错误。吊挂井壁施工法一种短段掘砌施工方法,因段高小,不必进行临时支护。但为了防止井壁在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前被拉裂或脱落,必须在井壁内设置钢筋,并与上段井壁吊挂。因此B错误,C正确。板桩法施工可采用木材和金属材料两种,木板桩一般比金属板桩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但刚度小,入土困难,一般用于厚度为3~6m的不稳定土层,而金属板桩可适用于厚度8~10m的不稳定土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