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9月3日下午2时,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该市儿童医院报告,该院从上午11时起接诊许多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

题目
多选题
某年9月3日下午2时,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该市儿童医院报告,该院从上午11时起接诊许多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同时伴有上腹部疼痛,腹泻为水样便,体温大多数正常,市疾控中心立即派人员去儿童医院,初步了解到就诊儿童均为同一学校学生,均在学校进食了早餐。预防该类食物中毒的主要措施有()
A

剩饭在常温存放的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

B

剩饭菜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C

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

D

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的食品从业人员应暂时调换工作

E

食物应冷藏或置阴凉通风处

F

定期对健康奶牛的乳房进行检查,防止微生物对奶的污染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E,F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年9月3日下午2时,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该市儿童医院报告,该院从上午11时起接诊许多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同时伴有上腹部疼痛,腹泻为水样便,体温大多数正常,市疾控中心立即派人员去儿童医院,初步了解到就诊儿童均为同一学校学生,均在学校进食了早餐。疾病控制人员下一步应开展的工作有A、现场勘察,对学校食堂环境进行清洗,餐具进行消毒

B、个案调查,确定发病人数,可疑餐次,共同进食食品,临床表现,用药情况和效果等

C、现场勘察,对学校食堂的环境,从业人员的健康,食品的加工制作过程等进行调查

D、销毁疑食物,防止食物中毒再次发生

E、对没有使用抗生素患者采集呕吐物、血、粪便等生物样品

F、采集和封存可疑食物

G、对可疑食物和患者生物样品进行实验室检验

引起该起食物中毒最可能的原因是A、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B、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C、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D、沙门菌食物中毒

E、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F、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容易引起该类食物中毒的食物具有的特点有A、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奶、肉、鱼、蛋类食物

B、含水份较多,同时含一定淀粉的食物,如奶油糕点、剩饭

C、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蔬菜

D、含油脂较多的食物,如油炸鱼罐头、油煎荷包蛋

E、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水果

F、发酵食物如臭豆腐、豆酱等

预防该类食物中毒的主要措施有A、剩饭在常温存放的时间不应超过12小时

B、剩饭菜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C、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

D、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的食品从业人员应暂时调换工作

E、食物应冷藏或置阴凉通风处

F、定期对健康奶牛的乳房进行检查,防止微生物对奶的污染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EFG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ABD


问题 4 答案:BCDEF

第2题:

地震区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中,下列哪一类属于甲类建筑?( )

A.承担研究高危险传染病毒任务的建筑
B.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要建筑
C.县级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要建筑
D.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要建筑

答案:A
解析:
参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4.0.6条: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痛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甲类)。不属于1款的县、县级市及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第3题:

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实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问题:1.你准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哪些分析?2.这是一种什么疾病,是否属于暴发疫情?主要依据有哪些?3.你如何进行疫情报告?请简述报告要求和内容。


参考答案:1.首先对资料进行核实,在保证准确、可靠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分析:(1)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2)计算各种罹患率;(3)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水史的概率比较;(4)确认暴发疫情。2.这种疾病是伤寒,属于暴发疫情。暴发:短时间局部区域内出现大量症状类似的病人,有相同的传染源和(或)传播途径,且病人常同时出现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主要依据:患者具有相同的流行病学史(如共用井水);具有伤寒典型临床症状;肥达实验"O"抗体阳性。3.疫情报告要求及时、正确、完整。(1)在疫情网络直报的同时,还应立即电话或传真报告卫生疾控部门和所属卫生行政部门。注明报告人姓名和单位。(2)报告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人数、有无死亡病人。(3)主要临床表现、就诊人数、初步诊断。(4)可能发生的原因;已采取的防制措施。

第4题:

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实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你准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哪些分析?


正确答案: 首先对资料进行核实,在保证准确、可靠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分析:
(1)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
(2)计算各种罹患率;
(3)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水史的概率比较;
(4)确认暴发疫情。

第5题:

2006年9月18日晚上7点,某市CDC接到某镇中心卫生院电话报告:9月18日下午3点左右,该镇中心卫生院发现两例疑似霍乱病人,到18日下午5时,该院已经累计收治了8例疑似霍乱病人,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剧烈腹痛、米咁样大便,无腹痛、无发热。根据采集的病史初步获悉:9月17日中午,8例病人均参加了该镇陈女士在当地某餐馆举办的生日宴会。接到报告后,该市CDC立即派出由流行病学、检验、消毒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前往该镇调查。发病地点是一个近海的渔港,产业主要以渔业为主。调查组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仔细询问了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初步诊断:霍乱(疑似)。同时,该市实验室从8例病人大便中,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经调查组细菌专家核实,实验结果正确。调查组结论:此次疫情为霍乱暴发。目前需要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1)疫点、疫区的划分:划定病人的居住地,9月17日就餐的某餐馆为疫点;
2)控制传染源: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切断传播途径:①疫源地随时及终末消毒;②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
4)保护易感人群:①确定病人的接触者与餐馆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进行医学观察;②开展卫生宣教。

第6题:

地震区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中,属于甲类建筑的是( )。

A.承担研究高危险传染病毒任务的建筑
B.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要建筑
C.县级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要建筑
D.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要建筑

答案:A
解析:

第7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提出可疑危险因素(饮水、食物、接触);
2)确定对照的条件(性别、年龄、居住地),选择对照。

第8题:

下列事业单位中,不属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是()。

A.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B.公立儿童医院

C.乡镇卫生院

D.医科大学


参考答案:D

第9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疫点和疫区如何做好处理?


正确答案: 疫点:
1)传染源的管理:就地(近)隔离治疗,如需移动病人,必须要随身携带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时消毒处理。
2)接触者的管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隔离5天,并开展粪检,无症状,粪检阴性者可以解除隔离。
3)疫点的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是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具等
4)宣传教育,督促开展饮用水消毒,杀蛆灭蝇工作。
5)疫情公布与风险沟通:定时公布疫情,并告知公众潜在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
疫区:
1)疫情监测和检索:监测和检索疑似病例等
2)做好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3)做好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
4)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生活环境
5)落实健康教育(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出现腹泻后如何就医等)
6)国内交通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第10题:

2006年9月18日晚上7点,某市CDC接到某镇中心卫生院电话报告:9月18日下午3点左右,该镇中心卫生院发现两例疑似霍乱病人,到18日下午5时,该院已经累计收治了8例疑似霍乱病人,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剧烈腹痛、米咁样大便,无腹痛、无发热。根据采集的病史初步获悉:9月17日中午,8例病人均参加了该镇陈女士在当地某餐馆举办的生日宴会。接到报告后,该市CDC立即派出由流行病学、检验、消毒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前往该镇调查。发病地点是一个近海的渔港,产业主要以渔业为主。调查组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仔细询问了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初步诊断:霍乱(疑似)。同时,该市实验室从8例病人大便中,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经调查组细菌专家核实,实验结果正确。调查组结论:此次疫情为霍乱暴发。为了控制可能的疫情蔓延,对疫点进行隔离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传染源管理: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应实行就近隔离治疗;
2)疫点消毒: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注意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吐泻物的消毒和处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