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早雁》中早雁的象征意义是

题目
单选题
杜牧《早雁》中早雁的象征意义是
A

守边的士兵

B

受袭的鸟兽

C

北地少数民族

D

北地逃难的边民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杜牧《早雁》的中心旨意是()。

  • A、关心难民 
  • B、思乡念亲 
  • C、悲秋感怀 
  • D、忠君爱国

正确答案:A

第2题:

杜牧《早雁》中早雁的象征意义是()

  • A、守边的士兵
  • B、受袭的鸟兽
  • C、北地少数民族
  • D、北地逃难的边民

正确答案:D

第3题:

下列作品中,属于杜牧的诗作是()

A.《泊秦淮》

B.《雁门太守行》

C.《江南春绝句》

D.《早雁》


参考答案:ACD

第4题:

《早雁》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第5题:

《早雁》的写作特点。


正确答案: 1)言在此,意在彼
2)通篇运用象征手法
3)议论抒情,真切感人

第6题:

下列诗歌中,被王国维称赞为“最得风人深致”的是()

  • A、《蒹葭》
  • B、《早雁》
  • C、《饮酒》
  • D、《秋兴》

正确答案:A

第7题:

《早雁》本诗的指代手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仙掌”和“长门宫”指代宫廷。

第8题:

杜牧诗《早雁》是政治诗。()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早雁》的主题思想和内容分析。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托物言志。以早雁比喻南逃的难民。作者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其间下是唐帝国的多事之秋,当时居住在塞北的回纥贵族军事集团,乘唐王朝腐化衰败之机,向南骚扰,大肆屠杀掠夺,使得边地人民四处流散,无家可归。当时诗人看到南迁的征雁,触景兴怀,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又隐含了对君王腐败堕落、于百姓苦难麻木不仁的斥责,包含了对朝廷无能的愤慨;全诗都体现了作者忧因忧民的心情。
本诗整体运用象征手法抒情达意,“言在此、意在彼”的诗性特点。
1)首联:“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写边乱给人民带来流散灾难,忧虑人们离家失所;
点明时间、地点,“虏弦开”即胡人开弓控弦射猎大雁,指代回纥统治者对唐王朝发动战争;
“云外惊飞四散哀”借用雁遭到惊吓四散飞逸和一声声的哀鸣,比喻百姓遭到侵扰而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
2)颔联:“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写统治者腐败无能、冷漠无情,忧虑国势衰败,无力顾及百姓痛苦;
“仙掌”、“长门”指代宫门,隐含了对君王腐败堕落、于百姓苦难麻木不仁的斥责,包含了对朝廷无能的愤慨;
通过与以无人应答孤雁的哀鸣声,来象征逃难人民的痛苦没有人管,暗示朝廷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漠不关心,用含蓄的手法对当朝者进行了讥讽。
3)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直接议论和抒情,写敌人猖狂,百姓有家难回,忧虑国家软弱无力无法收复失地,人们不能回到家乡;暗示逃难民众有家难归
用反问的语气告诫大雁不要返回北方,反映出当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致边地居民有家难归。
4)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直接议论和抒情,叮嘱大雁暂留南方,安居潇湘,这实际上是诗人关怀同情离家百姓,但又无可奈何的宽慰。忧虑逃难人民缺少食物,宽慰他们暂且安居潇湘。

第10题:

下列诗作,整体借象征抒情的有()

  • A、诗经《蒹葭》
  • B、杜牧《早雁》
  • C、闻一多《-句话》
  • D、戴望舒《雨巷》
  • E、柳永《八声甘州》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