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因素是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

题目
单选题
集聚因素是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
A

社会集聚

B

生产或技术集聚

C

特殊集聚

D

偶然集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在其《论工业区位》一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他认为运输成本和工资是决定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A:最低点
B:最高点
C:平衡点
D:区位

答案:A
解析:
96.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97.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及其重量和制成品重量之比叫原料指数。
98.劳工成本指数(即每单位产品之平均工资成本)与所需运输的(原料和制成品)总重量的比值叫做劳工系数。
99.生产集聚是一般集聚因素,社会集聚是特殊集聚因素,前者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后者是集聚的偶然外在因素,因此,在讨论工业区位时,主要是注意一般集聚因素,不必注意特殊集聚因素。
100.生产集聚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社会集聚是集聚的偶然外在因素。

第2题: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97-100题。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在其《论工业区位》一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他认为运输成本和工资是决定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  ),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A.最低点
B.最高点
C.平衡点
D.区位

答案:A
解析:
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第3题:

以运输指向的工业区位分析是假定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仅就()关系而言的。

A.劳动力与工业区位之间

B.集聚与工业区位之间

C.运输与工业区位之间

D.劳动力成本与工业区位之间


参考答案:C

第4题:

高中地理《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工厂,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厂在选址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工业及工业的生产过程
展示课本图4.1,提问学生:工业生产有何特点?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提示:与农业相比,从生产场地、投入-产出因素等方面分析)
【教师小结】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中进行,建什么工厂、工厂建在什么地方是工业的区位选择的主要任务,与农业相比,对自然因素以来较小。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工业的区位因素
活动:进一步结合课本图4.1和图4.2,分析工厂建设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提示:从投入要素的来源、产品的销售、工业三废的影响等角度讨论)
【教师小结】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能源、原料。(原料、能源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减弱)
(2)经济因素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工业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应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并且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工业区位选择是复杂的,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作业:收集资料,选择家乡的一个工厂,并分析其主导区位因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工业的主导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其工业特点和典型案例。
2.如果你是一名地理教师,请问你如何开展地理教学?


答案:
解析:
1、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指向类型,如下表所示:



2、第一,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
第二,运用绘图填图,促进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要想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我会在地理教学中,利用挂图、教具、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等训练,促进学生理解地理知识。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第三,创编歌诀和顺口溜,引导学生记忆地理名称。学习地理,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识记,而死记硬背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会在地理教学中将一些地理事物编成歌诀和顺口溜。

第5题:

共用题干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在其《论工业区位》一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他认为运输成本和工资是决定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在讨论工业成本时,关键是注意()。
A:劳工系数
B:劳工成本
C:一般集聚因素
D:特殊集聚因素

答案:C
解析:
96.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97.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及其重量和制成品重量之比叫原料指数。
98.劳工成本指数(即每单位产品之平均工资成本)与所需运输的(原料和制成品)总重量的比值叫做劳工系数。
99.生产集聚是一般集聚因素,社会集聚是特殊集聚因素,前者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后者是集聚的偶然外在因素,因此,在讨论工业区位时,主要是注意一般集聚因素,不必注意特殊集聚因素。
100.生产集聚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社会集聚是集聚的偶然外在因素。

第6题:

共用题干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在其《论工业区位》一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他认为运输成本和工资是决定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是()。
A:生产集聚
B:社会集聚
C:劳工成本
D:特殊集聚因素

答案:A
解析:
96.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97.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及其重量和制成品重量之比叫原料指数。
98.劳工成本指数(即每单位产品之平均工资成本)与所需运输的(原料和制成品)总重量的比值叫做劳工系数。
99.生产集聚是一般集聚因素,社会集聚是特殊集聚因素,前者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后者是集聚的偶然外在因素,因此,在讨论工业区位时,主要是注意一般集聚因素,不必注意特殊集聚因素。
100.生产集聚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社会集聚是集聚的偶然外在因素。

第7题:

关于韦伯的工业区位影响的要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形成工业区位的第二次变形是由于劳动力成本
B:形成工业区位的第二次变形是由于集聚因素,由其形成的聚集经济效益也可使运输成本和工资定向的工业区位产生偏离
C:集聚因素又可分为一般集聚因素和特殊集聚因素
D:影响工业区位的第二个因素——劳动力成本是指每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工人工资额
E:集聚因素是指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

答案:B,C,D,E
解析:
选项A,集聚因素如同劳动力成本可以克服运输成本最小区位的引力一样,由其形成的聚集经济效益也可使运输和劳动力指向的工业区位产生偏离,而产生工业区位的第二次变形。

第8题:

韦伯把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称为()。

A.集聚因子
B.区位因子
C.地区因子
D.地方因子

答案:B
解析:

第9题:

绘制工业区位因素的示意图,并简述“工业区位因素”的教学目标。(12分)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③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2)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实际,以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第10题:

关于生产集聚,下列阐述正确的有()。

  • A、又称技术集聚或纯集聚
  • B、是由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
  • C、它是一般集聚因素,又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
  • D、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一般集聚因素
  • E、它对工业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由工厂企业规范的扩大带来的;二是同一工业部门中,企业间的协作,使各企业的生产在地域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

正确答案:A,C,D,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