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在()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题目
单选题
我国首次在()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A

南海

B

北海

C

东海

D

西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弃船后,在寒冷海域导致船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 溺水

B 饥饿

C 缺水

D 身体暴露在水中


参考答案:D

第2题:

正在南大洋宇航员海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日前首次使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装备的22米长活塞取样器在极地海域进行柱状沉积物取样,收获了18.36米长的海底沉积物样品。这是我国首次在南大洋取得这样长的沉积物样品。


答案:
解析:
参考题目学习,不是题目,没有答案~

第3题:

我国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名为“可燃冰”的环保型新能源,“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

A、甲醇

B、甲烷

C、乙烷

D、乙醇


参考答案:B

第4题:

2007年,我国在()首次采集到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 A、东海,钓鱼岛海域
  • B、南海,南沙群岛海域
  • C、南海,神狐海域
  • D、南海,曾母暗沙

正确答案:C

第5题:

1972年6月至1973年10月,我国进行了首次海洋污染调查。此次调查的海域是哪个?()

  • A、东海和黄海部分海域
  • B、东海和渤海部分海域
  • C、渤海和黄海部分海域

正确答案:C

第6题:

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甲烷
B.乙炔
C.甲醇
D.乙醇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并选择错误项。第二步,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因此,选择A选项。B项:乙炔,主要作工业用途,特别是烧焊金属方面。乙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纯乙炔是无臭的,但工业用乙炔由于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有一股大蒜的气味。C项:甲醇,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可致死。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成品通常由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制得。D项:乙醇,俗称酒精,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第7题:

海底发现的“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故得名“可燃冰”,是新型矿产资源,其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 B、甲烷和水分子
  • C、乙烷
  • D、乙烷和水分子

正确答案:B

第8题:

可燃冰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不包括()。

A、可燃冰非常不稳定

B、可燃冰开采技术复杂、成本昂贵

C、可燃冰开发工具难以制造

D、可燃冰的开发可能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


答案C

第9题:

世界上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赤道附近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的是()。

  • A、美国
  • B、中国
  • C、日本
  • D、英国

正确答案:B

第10题:

2017年5月18日消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今天在南海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 A、可燃冰
  • B、氮气
  • C、氨气
  • D、干冰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