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教师培养,重点为边远、

题目
多选题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教师培养,重点为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师资保障。支持中西部地区提升师范专业办学能力。推进本土化培养,面向师资补充困难地区逐步扩大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规模,为乡村学校培养“()、()、()、()”的合格教师。
A

下得去

B

留得住

C

教得好

D

有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提出开展将()经历作为新聘工程类教师必要条件的试点工作。

A.企业任职

B.社会实践

C.技术开发

D.教育


答案A

第2题:

根据教育部等各部门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各项目省(区、市)要以特设岗位计划扩大实施范围为契机,探索建立( )。

A.省级统筹的乡村教师补充新机制

B.市级统筹的乡村教师补充新机制

C.县级统筹的乡村教师补充新机制

D.乡级统筹的乡村教师补充新机制


正确答案:A
根据教育部等各部门引发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各项目省(区、市)要以特设岗位计划扩大实施范围为契机,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乡村教师补充新机制。

第3题: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A城市学校教师

B高等学校毕业生

C教育部门领导

D教育部门工作人员


参考答案:AB

第4题: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 )

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
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答案:B
解析:

第5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指出,乡村振兴,( )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产业兴旺
B.乡风文明
C.治理有效
D.生态宜居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选择A选项。

第6题:

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 )。 A.教育部门和下属学校 B.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 C.教师和学生 D.教育领导和教师


正确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是对教育法律常识的考查。
【名师详解】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

第7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根据要求写作文

【材料一】我国有300万乡村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两年来,教育部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受到了广大乡村教师的欢迎。

【材料二】2015年9月,湖北省出台了《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了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纳入乡镇工作补贴范围,并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全省农村地区。乡镇工作补贴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财力状况,在每人每月平均200元至500元的范围内确定。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加快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省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整合资金,适当增加教师周转房补助经费,切实改善乡村教师住房条件。

【材料三】2017年3月9日,教育部教师司司长王定华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直播访谈,道出了国家对乡村教师的重视与支持。他说.教育部党组把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推进。下一阶段,教育部将不放松、不懈怠,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计划中的每一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推动地方加快速度发布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年度报告,召开全国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通报各地进展,集中宣传展示各地经验。加大督促力度,促使各地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教师有更多获得感。二是支持乡村青年教师队伍。逐步解决青年教师困难,关心青年教师生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三是强化乡村教师培养补充。通过更多实施公费培养、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的方式,为乡村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四是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探索建立教育部门统筹教师资源配置、学校负责岗位聘用的新机制,打破教师聘用管理、交流轮岗的制度壁垒,使好的老师也能够去乡村任教,让乡村得到更多实惠,让乡村老师有更多获得感。

要求: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教师获得感”为主题,结合自己的认识,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正确答案:

第8题:

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决定。民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A.校长

B.教务主任

C.班主任

D.学校主管教育部门


参考答案:D

第9题:

假若城市的教育资源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公平分配,那么就不会出现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区别,也不会有一些教师因教育资源的过度聚集而“暴富”。假如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得到公平分配,边远地区的山村学校能获得更多的投入,那么,乡村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
山村学校能获得更多的投入,那么,乡村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
不能表明这段文字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是( )。

A.教育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应该公平分配
B.城市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乡村教育资源比较匮乏
C.教师贫富差距原因在于教师工作投入程度差异
D.边远地区的山村学校需要更多的投入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态度理解。
文段首句说到假如城市的教育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可以公平分配,那么就不会有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之分,也不会有一些教师因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而“暴富”。第二句说到假如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公平分配,山村的学校可以获得更多投入,那么乡村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作者从并列的两方面分别谈到了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意义。
对比选项,C选项“教师的贫富差距原因在于教师工作投入程度差异”与作者观点不符,作者认为是教育资源过度集中造成了一些教师“暴富”。A、B、D选项均符合作者观点。

第10题:

A省教育部门认为,社会发展迅速,知识不断更新,省内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向。为提高教师素质,A省教育部门可采取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手段不包括( )。

A.考核
B.奖励
C.建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
D.培养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以排除A、B、D项。选择C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