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藻、菌、地衣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藻、菌、地衣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选项哪些为藻、菌、地衣类中药的共同特点

A.均为低等植物

B.均为高等植物

C.有中柱

D.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叶状体或菌丝体

E.无根、茎、叶的分化


正确答案:ADE

第2题:

冬虫夏草属于

A.全草类中药

B.动物类中药

C.藻、菌、地衣类中药

D.果实、种子类药材

E.茎木类中药材


正确答案:C

第3题:

蔬菜按照农业生物学分类()、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绿叶类、葱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类、菌藻地衣类。


参考答案:根菜类

第4题:

根据藻细胞在地衣体内的分布部位,将地衣体的结构分为()和()两个类型。


正确答案:异层地衣;同层地衣

第5题:

简述中药材商品特征鉴别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第一:形状——指中药的外形,一般比较固定。有些药材的外部形态是其商品规格或等级的重要依据。(海马:马头,蛇身,瓦楞身。防风茎部:蚯蚓头)
第二:大小——指中药的长短,粗细,厚薄。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如种子的大小较为稳定。应观察较多样品,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大小数值。
第三:色泽——中药的颜色和光泽。(丹参:色红。黄连色黄)药材新鲜,含水适度,加工适当,则光泽好。中药的色泽是判断中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表面——中药的表面特征。药材的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鳞叶、皮孔或毛茸等。种子植物的根茎有的具有膜质鳞叶,蕨类植物的根茎常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片,叶表面的脉纹和毛茸等等,是鉴别的重要特征。
第五:质地——中药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油性、黏性、或粉性等特征。(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如南沙参;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如山药;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如当归;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谓之‘角质’,如郁金香等。)
第六:断面——中药断面的特征和中药在折断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如‘菊花心’、‘车轮纹’、‘朱砂点’等。 第七:气味——中药具有特殊香气、臭气和其味感。中药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如‘乌梅味酸,黄连味苦,甘草味甜等’;如果味道的改变,就要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题,尝试时要小心,对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中药,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少,尝后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如‘川乌、半夏’等。

第6题:

来源于地衣类的中药是( )。

A、昆布

B、松萝

C、冬虫夏草

D、茯苓

E、灵芝


参考答案:B

第7题:

A.全年均可
B.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
C.采收情况不一
D.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
E.果实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

藻、菌、地衣类药材一般采收期是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各类药材通常的采收时间。一般果实类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未成熟果实;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类药材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叶类一般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收;藻、菌、地衣类药材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不一样。

第8题:

藻、菌、地衣类一般采收应在( )

A、全年均可

B、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

C、采收情况不一

D、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

E、果实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


正确答案:C
解析: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9题:

简述藻类菌类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藻类植物特征:
1、藻体形态具有多样性,有单细胞、群体、多细胞丝状体或叶状体;
2、藻类植物具有叶绿素和其它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制有机物质,生活方式为自养型。(有极少数藻类营异养或暂时异养的生活);
3、藻类植物的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营养繁殖:以植物体的片段发育为新个体。
菌类一般特征:
1、大多数不具叶绿素和其它色素。
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制养料(极少数例外)是典型异养植物。
3、营寄生(依靠活的有机体)和腐生(依靠死的有机体)生活。
地衣的特征: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植物。

第10题:

简述根茎类中药的概念及鉴别要点。


正确答案: 根茎类中药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药材,多数来自于单子叶植物,其次为双子叶植物,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较少。与根对比而言,一般有节、节间、鳞叶或鳞毛,有芽或芽痕,有的生有不定根。
(1)性状鉴别:主要应注意观察其根茎的种类、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断面特征以及气味等;其中根茎的种类和形状、表面和断面特征,对于区别来源于双子叶、单子叶和蕨类植物的药材较为重要。根茎的形状与其种类有关,常呈圆柱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扁球形、圆锥形等。表面有节和节间,来源于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类药材的节和节间尤为明显;节上常有退化的鳞片状或膜质状小叶、叶柄基部残余物或叶痕,有时可见幼芽或芽痕;来源与蕨类植物的根茎类药材表面常有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根茎上面或顶端常残存地上茎或茎痕,侧面和下面常有细长的不定根或根痕。鳞茎常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双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表面常有栓皮断面有放射状纹理,横切面中心有明显的髓部;单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断面可见有维管束小点散布,中心无明显的髓部。
(2)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次生结构,外表常有木栓层,少数有表皮,如木栓形成层发生在皮层外方,则初生皮层仍然存在,如黄连等;有些根茎仅有栓内层细胞,构成次生皮层。皮层中有根迹维管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内皮层多不明显。中柱鞘部位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和石细胞群,有的排成不连续的环。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束间被髓射线分隔。中心有明显的髓,髓周细胞有时厚壁化形成髓鞘。少数双子叶植物根茎有异常构造。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髓部产生的异型复合维管束,异型维管束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位置常与正常维管束相反,即韧皮部在内侧,木质部在外侧,如大黄等。
②木质部内侧产生的韧皮部,称为内生韧皮部,有的在髓部的周围形成各个分离的韧皮部束;有的构成双韧型维管束。单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初生构造。外表通常为表皮,表皮细胞一列;少数根茎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形成后生皮层。皮层明显,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内皮层大多明显,少数粗大的根茎则不明显,部分内皮层细胞的内切向壁增厚且木化。中柱鞘通常为1~2列薄壁细胞。中柱薄壁组织中散布多数维管束(亦称散生中柱),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少有周木型等,如天麻等;一般近中柱鞘部位的维管束较小且排列紧密,向内维管束逐渐增大、排列疏松,中心无明显的髓部。水生植物的根茎皮层和中柱有通气组织。鳞茎的肉质鳞叶横切面构造与单子叶植物的叶相似,表皮一般有气孔而无毛茸;薄壁组织发达,常含有大量的淀粉。蕨类植物根茎由初生组织构成。外表通常为表皮,表皮下面为数列厚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层;内部为基本薄壁组织,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有的具有间隙腺毛。一般具网状中柱,因根茎叶隙的纵向延伸和互相重叠,将维管系统分割成束,横切面观可见断续环状排列韵维管束;每个维管束中心为木质部,外围是韧皮部、中柱鞘和内皮层,呈一原生中柱状,通称为"分体中柱"。木质部无导管而有管胞,管胞大多为梯纹。在环列的分体中柱的外方,常有叶迹维管束,如绵马贯众等。有的蕨类植物根茎为双韧管状中柱,即木质部排列成环圈,其内外两侧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环,中心有髓部。
2)粉末特征:主要注意石细胞、纤维(韧皮纤维、晶纤维和木纤维)、分泌组织、导管、结晶、木栓细胞或表皮细胞、淀粉粒或菊糖等特征。一般鳞茎、块茎常含有较大的淀粉粒,鳞茎的鳞片表皮常可察见气孔、单子叶植物根茎较易察见环纹导管和草酸钙针晶;蕨类植物根茎可见梯纹管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