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稳定点源排放,可采用的不利设计水文条件有()

题目
不定项题
针对稳定点源排放,可采用的不利设计水文条件有()
A

10年平均流量

B

10年最丰月平均流量

C

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

D

10年最枯7天平均流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针对稳定点源排放,可采用的不利设计水文条件有( )。

A.10年平均流量
B.10年最丰月平均流量
C.10年最枯平均流量
D.10年最枯7天平均流量

答案:C,D
解析:
要求型。送分题。注意题中的关键词“不利”,教材原文,在进行预测时需要确定拟预测时段的设计水文条件,如河流十年一遇连续7天枯水流量,河流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等,故选“最枯”,选CD。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关于不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采用的预测方法,说法正确的有()。

A:一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可采用解析法
B: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数值法
C: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可采用解析法
D:三级评价可采用回归分析、趋势外推、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法

答案:B,C,D
解析:
一级评价应采用数值法,二级评价针对不同的条件可用不同的方法。

第3题:

在针对工作压力源进行压力管理时,组织可采用哪些方法对工作进行再设计呢?


标准答案:工作再设计简单来说也就是重新设计员工的工作,指重新确定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方法,以及该工作如何与其他工作相互联系起来的过程。工作再设计的内容涉及员工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工作环境等。包括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及改变工作环境等方式。

第4题:

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条件下的河流水质状况。
A.稳定点源排放 B.暴雨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排放C.非正常工况排放D.设计水文


答案:A,D
解析:

第5题:

进行河流程、态水质模拟预测需要确定( )。
A. 污染物排放位置、排放强度
B. 水文条件
c. 初始条件
D. 水质模型参数值


答案:A,B,D
解析:

第6题:

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

A.5.25mg/L
B.3.00mg/L
C.2.50mg/L
D.2.40mg/L

答案:D
解析:
对于点源排放持久性污染物,河水和污水完全混合、反映河流稀释能力的方程为:c=(cpQp+chQh)/(Qp+Qh)。式中,c为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g/L;Qp为污水排放量,m3/s;cp为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h为上游来水流量,m3/s;ch为上游来水污染物浓度,mg/L。则该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c=(4×0.5+1×10)÷(1+4)=2.40(mg/L)。

第7题:

地表水质模拟影响预测中,需确定的参数和条件有()。

A:受纳水体背景浓度
B:设计水文条件
C:水质模型参数
D:污染源的排放方式

答案:A,B,C,D
解析:
地表水模拟影响预测中需确定的参数和条件有:①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按照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和建设项目外排污水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特性,确定相应水期及环境水文条件下的水质状况及水质预测因子的背景浓度。②拟预测的排污状况。一般分废水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和不正常排放(或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两种排放情况均需确定污染物排放源强以及排放位置和排放方式。③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④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

第8题:

正常排括工况下,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如何点源允许排放量,需要用的条件有( )

A 设计流量
B 背景浓度
C 水质模型参数
D 河道深度

答案:A,B,C
解析:

第9题:

进行河流稳态水质模拟预测需要确定()。

A:污染物排放位置、排放强度
B:水文条件
C:初始条件
D:水质模型参数值

答案:A,B,D
解析:
在利用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根据建模、验模的工作程序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数值。对于稳态模型,需要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对于动态模型或模拟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等,还需要确定初始条件。

第10题:

地表水质模拟影响预测中,需确定的参数和条件有( )。

A.受纳水体背景浓度
B.设计水文条件
C.水质模型参数
D.污染源的排放方式

答案:A,B,C,D
解析:
地表水模拟影响预测中需确定的参数和条件包括:①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按照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和建设项目外排污水对受纳水体水质影响的特性,确定相应水期及环境水文条件下的水质状况及水质预测因子的背景浓度;②拟预测的排污状况。一般分废水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和不正常排放(或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两种排放情况均需确定污染物排放源强、排放位置和排放方式;③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多个阶段,在进行预测时需要确定拟预测时段的设计水文条件;④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在利用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根据建模、验模的工作程序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数值。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