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给定资料】  资料显示,从2003年至2007年,仅山东省就有共206家韩资企业非正常撤离中国。这种“非

题目
问答题
(二十八)  【给定资料】  资料显示,从2003年至2007年,仅山东省就有共206家韩资企业非正常撤离中国。这种“非正常撤离”对中国的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以政绩为导向”的对外招商引资政策敲响了警钟。山东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数据表明,2003年以来,206家韩资企业的“非正常撤离”导致2.6万名员工受影响,拖欠工资1.6亿元(人民币,下同),拖欠银行贷款近7亿元。烟台去年逃逸的三家韩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370万元,各项债务3000万元。同类事件在胶州、青岛等地发生,韩资企业密集的青岛市城区更是“重灾区”。  近年来,地方招商引资数量及GDP的增长率骤然成为评价地方政府业绩最重要的指标,追求任职期内(一般为五年)经济指标增长几乎成为各地政府,特别是主管官员的偏爱。在这样大环境下,为了在短期内出经济业绩,地方政府想尽各种办法,动用人员,提供条件,给出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甚至互相攀比,互相竞争,但限于国家法规和社会关注,对招商引资开出的优惠基本上都有一个限期。因此,相当一部分外资企业充分享有期限范围内的优惠政策,待优惠政策期结束后又得到异地优惠政策的暗示、吸引,一旦新的优惠收益大于搬迁成本,就毫不迟疑的纷纷外迁。人们往往将这类经常忙于“搬迁”的企业称之为“候鸟企业”。  这些“候鸟企业”利用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急迫需要,追逐优惠政策,廉价资源,设立投资项目,待优惠政策期限临近就像候鸟一样迁走,哪里有优惠政策就飞向哪里。  知情人士透露,青岛市外经贸局已经给个别地方外经贸局下达了任务,要求下属单位管好当地的外资企业,关注他们的动向,对各区的外经贸部门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无奈的事情,因为政府缺乏履行和发挥政策效能的法律依据,早在2006年和2007年青岛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就这一问题向市政府提交过调研报告,但政策建议的执行力度不强。青岛市政府政策研究室2008年四月份专门成立了针对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课题组,加大了调研力度。  研究人员发现:青岛市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是韩国,韩资企业主要以投资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为主。众多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一方面造成了青岛市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政府的招商成本;另一方面小规模外资企业出现“候鸟企业”的现象比较严重。  近年来,随着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过去对外资企业很多优惠措施逐步取消,比如,两税合一之后,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待遇相同,出口退税率降低,限制加工贸易的商品种类数量增加,开始增收土地的运营成本征用税等等,这些都在提高了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统计分析显示,山东省历年来“擅自撤退”的韩资企业多为低工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首饰生产厂家最多,为63家,其余依次是服装厂33家、皮革厂28家、箱包厂14家、制鞋厂13家。这些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成本的变化最敏感。  胶州市李哥庄镇高家村的村干部孙某介绍,高家村每年引资的任务是300万~400万元。孙某说,有时候村委会也是没有办法,村干部如果任职期间不能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干满三年任期就要自动离职。据孙某介绍,高家村的电镀工业园是李哥庄镇5个村子里招商引资做的最好的一个,其他几个村子也都不行,从来没有听说过哪里的村官因为招商引资做的好得到升迁的,但因为招不到商而被免职的事情倒是在邻村听到过的。  据孙某介绍,工业园最多的时候能够见到五六千工人,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都到山东省的西部地区、河南、江苏以及东北地区。厂房的出租价格也在高涨,以前只需要每年20万元,现在一般都在每年50万~60万元。企业所用的原材料,2007年其成本平均是2005年的两倍以上,像氯化银、硫酸铜和镍类的材料价格已经接近了三倍。  山东引进的韩资企业有些规模很小,但对环境的污染却很严重。在当前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此类韩资企业无法容身。2007年9月份,胶州市环保部门让区内26家准备开工的企业锁上了大门。孙某说:“这是因为村民上访。有人告到了环保总局,说村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环保总局发文要求山东省委处理有关污染的事情,关停通知由山东省下发到青岛市、胶州市,再到相关村委会。  记者从村委会的相关文件中看到,村委会已给违规的企业做出了相应的处罚。关停共26家企业,12家企业被罚款整顿,罚金从5000元~10000元不等。一位当地人士说:“一般工人干上两三年之后,都会离开这个工业园,因为这里的污染很严重,常用的原材料氯化物对工人的伤害比较厉害。”  由于引进的韩资企业停工,李哥庄镇高家村的第三产业已经受到严重影响。饭店和零售业的收入已经减少了很多。而当地村民开办的一家工厂由于遭遇韩方的巨额欠款,在工人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不得不陷入半停产状态。  青岛市这些外资企业入住某个市工业园区,一般不自建厂房,主要是租用,以便日后搬迁。等一旦过了优惠期,就以假倒闭的形式将工厂转向另外市区寻求优惠政策,甚至像阳城、即墨出现了外资企业外逃现象,引发了外商与供应商、工人之间的矛盾。欠供应商货款,欠工人工资的事件屡有发生,因为他们没有太大收益,要想获得超额利润,只能靠拖欠工人工资。  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领事姜亨植认为,根据中国的法律,企业要正常清算,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清算过程当中需补缴过去按照惯例没有足额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及按照宽松的标准缴纳的税费都需要一次性补缴,所以本身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很可能不敢轻易采用正常清算的方式。此外,一部分企业的守法意识淡薄,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甚至存在不合法经营的现象。所以,想清算也无法提供完整的财务账本及原辅料账本,另外,还存在购买和使用原辅材料的记录不全等问题。  当地的一位企业主战某说:“我对韩资企业是既爱又恨。”不过,他仍然不得不跟韩资企业合作。毕竟还是韩资企业的订单多。目前他的工厂每月会接到80万左右的订单,其中80%以上都是来自韩资企业的。近一段时间,战某的韩资客户常常在不付货款的情况下就“不辞而别”了。例如,“青岛丰广工艺品公司”是他的一家韩资客户,从2006年9月份到2007年2月份,累计欠其货款达68万多元。  专家指出,以前“候鸟企业”追逐的是“两免三减半”的税收政策,现在这个政策取消了,“候鸟企业”就只能追逐更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土地。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后,一国要素成本将会相对快速地上升,国际资本也将随之不断转移到其他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与地区。这种某一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伴随着产业转移而兴盛或衰退,以及某一国家内部各种产业先后兴盛衰退的“雁行”形态,最佳的例子正是二战后东亚各国经济发展及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历程。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竞争力变弱的生产技术转移到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而到了八十年代,在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又纷纷转移到中国内地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各国。二十年过去了,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的中国在未来几年里也将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在鞋帽、服装、玩具、日用品上的“中国制造”标签很可能将越来越多地变成“越南制造”或“柬埔寨制造”。  这一轮发生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区域的外资转移,或者更严格地说,低端外资项目外迁的现象,从更大的范围看,反映的只不过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正在加速的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产业转移浪潮。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的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1.74亿美元,占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6.8%。但对青岛市产业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有带动地方经济加速发展意义的外资项目太少,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  青岛市的一些地区对外招商隐性成本非常高,出现了在引进外资时“恶性竞争,竞相优惠”所造成的区、市政之间“鹬蚌相争”,外资企业“渔人得利”的不利局面。例如,青岛市的两个区为了争夺LG的投资项目,双方竟然打起了优惠价格战,而最终获胜方以免土地使用费为代价赢得了LG的投资。青岛市黄岛区没有完成上级指派的招商引资任务,还有300万元的差额,要求他们给黄岛区注资。可是外资并不想这么做,但是迫于来自政府的压力,只能就范。区领导亲自打电话给银行以及相关年审部门,要求简化审查程序,最终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  此前,青岛市所辖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追求招商引资规模,在利用外资的实际操作中,普遍采取了粗放的招商方式,良莠不分。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电力紧张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为了完成年度内引进外资的指标,青岛市所辖一些地方,过度给予外商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得招商成本大大提高,甚至引进不少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并助长了“候鸟外资”的形成,这不仅损害了青岛市的利益,也给青岛市今后对外招商引资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招商考核体系中境外金融、保险业资金不能纳入实际利用外资考核中,这对于青岛市  市南区商贸、金融招商引资工作非常不利,实际招商情况在考核中不能充分体现,影响了青岛市商贸中心的招商信心。  研究人员认为,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时而“越位”、时而“缺位”现象十分明显。招商的任务甚至可以加到村官的头上,它就已经把一个市场行为很大程度上行政化了。  专家建议,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外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职能,让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来管理外资企业,因为行业协会可以利用保证金制度来约束会员企业的行为;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外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分级管理,加大那些不诚信企业的市场操作成本。其实,这些操作难度不大。国家每年都有外资投资统计年鉴,但不能提供随时查询的功能,应该建立一个信用评估系统,让每个来中国投资的企业都详细地登记信息,以便上网查询。  在上海、苏州和昆山等城市,为避免以上问题,已经提高了引进外资的门槛,将污染严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外资挡在门外。昆山市政府制定了“三不政策”,即劳动力需求量超过8000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退税额过高的企业以及高污染企业,一概拒绝。而类似的现象在长三角其他地区,以及珠三角等外商投资密集地区都存在。  专家指出,在这个产业升级的过渡期内,政府需要做的应该是:第一,与外资的商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建立沟通机制,关注它的经营情况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二,建立外资企业评估体系,做好信息的管理;第三,完善政府管理体系,设置合理的外资企业清算程序。  目前很多外资企业打算把工厂迁到中国的一些内陆地区,如安徽、江西、河南等中部省份。甚至一部分外资企业已经前往越南、老挝等国家去考察了。对此,青岛科技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认为,如何面对生产成本上升所推动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如何利用外资的撤离来提高开放质量并推动产业升级,这不仅仅是青岛市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各省市都要面对的问题。  青岛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的专家顾问团成员在向政府提交的《提高青岛市对外招商引资质  量的对策研究》的报告中写到:“在考核批准项目、引进资金的同时,逐步把社会效益、投资效益、税收贡献,特别是地方税收贡献也纳入考核内容,增加投资针对性,提高投资项目质量”。  【问题】  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要求:条理清楚,表述简明,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超过400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给定资料l中谈到“大量侵害公共利益的水污染事故引起的纠纷没有进入司法程序”,请依据给定资料,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0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第一,对侵害公共利益的水污染事故提起公益诉讼,面临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障碍。目前缺少对水污染公益诉讼的诉权进行规范的专门条款。

第二,水污染具有流域性特点,污染与损害分散在多个行政区域。大量的水污染事故涉及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问题,司法保护的实际操作存在诸多难题。

第三,水污染事故存在着调查取证难度大、不易操作、损害程度认定和评估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目前又缺少能胜任举证责任和鉴定技术的独立中介组织和环保机构,很多水污染直接受害人不愿意也很难诉诸司法程序。

第2题:

中国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水务企业被认为是涨价的操纵者,并被指垄断了 中国水务市场。请根据给定资料对这一论断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0分) 要求:(1)从给定资料人手,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判断恰当,论述集中,语言流畅。 (3)字数10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参考文章

从“洋水务”看水务市场

单从市场行为角度来看,外资进驻我国部分城市的水务市场,对效益低下的企业实施合并重组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虽说操纵言之过重,但论及水价上涨的幕后推手,倒确实有些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出于战略考虑,外资自然要不惜血本拿出远高于企业净资产的价钱实现其跨期收益,但是,深入思考,受益者绝不只是外资一家。诚然,长期来看,外资在既定的特许经营期限内,的确要通过提价来收回成本,但这与水价上涨的关系间接性强,而直接性弱。

近几年来,大规模的外资高溢价战略之所以屡试不爽,根本上是地方政府短期行为所致。一方面,外资合并让地方政府攫取了短期的溢价收益,并巧妙地利用水价上涨将外资水价成本转给了消费者;另一方面,外资合并以后,水务企业冗员庞大的包袱,也同时转让给了外资。

其次,供水的根本症结尚未破题。从公共用水的受益范围来看,属于全国性公共品,若再加上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水资源供应理应由中央政府来提供。而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水务行业管理重心却在地方,水价调整的决策权归于各地省级政府。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分省又把决策权下放到城镇政府。地方政府供水的公共服务能力各异,且供水服务本身盈利水平低下,受政绩观的影响,地方政府自然更愿意把这个包袱转出去。

再次,水价形成机制透明度低,监督缺乏依据。从理论上看,构成自来水水价的基本公式为:水价一水资源费+(成本+正常利润)+污水处理费。但是,具体到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供水企业的“捂捂盖盖”。目前,我国关于水价成本监审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无形之中又扩大了地方政府在调整水价时讨价还价的空间和自由裁量权。如果外资的利益诉求与地方政府政绩捆在一起,那么水价上涨的暗箱操作可能性就更大。

因此,水价上涨其背后最大的推力来自于谁,还不能简单地以外资操纵妄下定论。但也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

一是作为具有国家战略安全的水资源供给,政府要么创新机制,寻求更为有效的供给方式,要么在有效方式尚难找到的情况下,需要中央政府的积极介入,负责起全国水资源的分配和供给。

二是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是与中央博弈的结果,政府失灵比市场失灵更可怕,治理水务市场,要加大改革力度,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供水企业减员增效是改革必经的过程,不可回避逃之。

三是中央对于水务行业要上升到战略高度全面考虑,尽快采取措施,制定可行性办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否则,长此以往,地方政府定会竞相将城市供水企业纷纷外包。待到日后,外资大规模进驻之势形成之时,“外资威胁论”就不再是今天的“狼来了”。

第3题:

根据有关规定,统计资料有三种类型,它们是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

A.等级资料

B.基础资判

C.分类资料

D.定性资料


正确答案:A

第4题:

给定资料1中谈到“大量侵害公共利益的水污染事故引起的纠纷没有进入司法程序”,请依据给定资料,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0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字数在250字左右。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首先,对侵害公共利益的水污染事故提起公益诉讼,面临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障碍。目前缺少对水污染公益诉讼的诉权进行规范的专门条款。
其次,水污染具有流域性特点,污染与损害分散在多个行政区域。大量的水污染事故涉及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问题,司法保护的实际操作存在诸多难题。
第三.水污染事故存在着调查取证难度大、不易操作、损害程度认定和评估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目前又缺少能胜任举证责任和鉴定技术的独立中介组织和环保机构,很多水污染直接受害人不愿意也很难诉诸司法程序。

第5题:

范蠡、计然曾提出了“水则资车、旱则资舟”,“ 夏则资裘,冬则资絺”, 表明中国很早就有了( )思想

A.计划

B.消费

C.营销

D.经济预测


参考答案:A

第6题: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以上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200字。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实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医疗体系中的不足,我国的医疗卫生现状不容乐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医疗卫生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当前,政府高度重视医疗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我国医疗改革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推进适应我国国情的医疗体制改革,最终才能建立起一个保障所有人的医疗卫生体制,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也必然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7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以“由网上募捐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写一篇不低于80O字的文章。(满分30分)

要求:从给定资料人手,观点明确,判断恰当,论述集中,语言流畅。


正确答案:


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网络募捐
——由网上募捐所想到的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募捐事业的发展,网上募捐发展迅速。卢英红的“爱心无限”个人网站捐款捐物已达30万元、2006年7月乐昌洪灾通过网络募捐的各种物资达13吨之多、银川面向学生开放的“育龙阅览室”就是通过网上募捐建立起来的。网络已经成为新的慈善平台,网上募捐渐成公益文化。但例如西南大学女生陈某网上“‘卖身’救母”事件、发部虚假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欺诈的事情也频繁发生。如果网络募捐缺少了政府的有效监管,就会引发新的矛盾,影响社会募捐。
    加强政府监管是保证网上募捐的可信度、提升网上募捐公信力的关键。网上募捐行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慈善事业的必要补充,它可以加强各阶层间的理解,改善民间关系,缩小人们之间的经济差距,弘扬传统美德。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往往会造成对募捐款物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无法保证募捐发起人做到真实、公正、廉洁,很容易发生违背法律、违反道义的事件。
    完善网络募捐的相关法律是保证政府有效监管的前提。制定有针对性、特定性的专门规范网络募捐组织的实体法律规范,重点明确网络募捐组织的性质定位及募捐发起人的资格、条件,对劝募人、捐助人、受捐人各方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等明确规定;制定包括募捐事由、募捐方式等制度在内的、有操作性的社会募捐程序法律规范;加强对网络募捐标的的审核,对募捐标的达到一定数额的,要实行许可证管理。强化对网络捐助款物的管理、分配和使用的监督与制约等管理,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统筹管理。
    规定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是保证政府有效监管的基本要求。监控网络募捐发起的条件审查、款物去向,对违法行为设定周密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滥用职权、强行摊捐者规定处罚措施;建立网络募捐的国家行政监管和调剂机制。
    建立网络募捐申报许可制度是保证政府有效监管的基础。网络募捐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申报许可制度,谁想发起就发起,导致多头募捐、重复募捐的情况时有发生,浪费了有限的社会捐助资源;有些地方和团体假借网络募捐进行营利活动;一些心术不正者甚至不法分子钻网络募捐的空子,从事骗捐等失信甚至违法的活动。申报许可制度可以保证政府在第一时间甄别有效或不良信息。
    目前应尽快建立健全政府对网络募捐的监管制度。只有加强政府监管,才能保证网络募捐的有序健康发展,才能养成社会道德俗尚,才能使慈善事业更有效的社会化,社会更加和谐。

第8题:

“给定资料1”提出了“中国是世界证书大国,却不是证书强国”的问题。请结合“给定资料3~7”,谈谈您认为我国应该如何才能够从“认证大国”发展成“认证强国”呢?

要求:分条作答,简明扼要,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我国从“认证大国”发展成“认证强国”须作好以下工作: 第一认证认可工作应该更多地、更有效地融入到我们国家相应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去。 第二认证认可的法律体系、技术规范体系、标准体系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加强。 第三抓住认证从业机构这个主体要充分发挥认证机构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要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认证的评价活动。 第四认证认可的结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广泛的采信要对它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和信任。 第五自主创新的认证技术和认证的模式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进而在国际认证认可界发挥影响。 第六在国际认证认可活动中要更多、更好地参与一些规则的制定。
我国从“认证大国”发展成“认证强国”须作好以下工作: 第一,认证认可工作应该更多地、更有效地融入到我们国家相应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去。 第二,认证认可的法律体系、技术规范体系、标准体系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加强。 第三,抓住认证从业机构这个主体,要充分发挥认证机构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要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认证的评价活动。 第四,认证认可的结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广泛的采信,要对它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和信任。 第五,自主创新的认证技术和认证的模式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进而,在国际认证认可界发挥影响。 第六,在国际认证认可活动中,要更多、更好地参与一些规则的制定。

第9题:

请从山东省实际出发,站在山东省的立场上,围绕给定资料的主旨,从“化危为机”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3)语言流畅,字数10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一(1364字)从山东宏观经济全局的角度
既保当前又利长远
                                ——我省应以危为机加快转型升级
尽管我省经济对外依存度不高,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仍给我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在钢铁、煤炭、化工等传统行业减速较为明显,农民增收更加困难。但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却快速发展,与传统工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这表明,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省这次受到危机影响相对较小正是由于过去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中占得了先机;今后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危机中蕴含的机遇,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就能收到既保当前又利长远的效果,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应对金融危机,不仅是解决迫切问题、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更是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问题、促进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这次应对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过程,变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变成提升经济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变成提高开放水平、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过程。在积极应对、主动调整的过程中,要针对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优、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协调的突出问题,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体部署,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在解决好当前困难的同时,着力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新增投资用到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上去。在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过程中,要把加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节能减排等领域作为投资的重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既适应当前保增长的需要,又为今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是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要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工业调整振兴的重点,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充分用好优惠政策,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并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和竞争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信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和贡献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继续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推动一般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统筹区域发展,优化全省经济布局,提升经济素质,促进我省由工业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
三是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投入,加强创新基地建设,并积极引导企业练内功、强素质,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力度,在掌握自主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上取得新突破,切实增强我省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把强化节能减排、控制落后产能作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点,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探索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当前,要针对生产企业受危机影响较重的情况,落实扶持企业脱困的政策措施,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各级领导干部要包保到位,履职尽责,帮助我省企业顺利“过冬”,并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在应对当前挑战的同时,促进长远目标的实现。
根据不同的立意角度,还可加上的内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保障长远发展的“安全网”。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落实社保省级统筹政策,完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切实解决好教育、卫生、养老、住房等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政府对民生基本需求的保障水平,减少人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则性观点:要坚持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把保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注重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例文二(1052字)从农村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角度
多种措施激活农村消费潜力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尽管农业产值占经济总量比例不大,但农村人口仍占全省总人口绝大部分,农村依然拥有巨大潜力。金融危机给我省制造业的产品销路带来一定影响,但是转机正孕育于这里:只要我们认识到,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激活农村消费潜力,不仅能为制造业找到广阔的市场,帮助企业度过“冬天”;还能解决长期以来影响农民消费的问题,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入强大的动力。
扩大农村消费,首先要增加农民收入。要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有效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根本、最优先的措施。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增加农民的补贴性收入。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搞好农村多种经营,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要重视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农民工再就业和返乡创业问题,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帮助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就业,落实好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扩大农村消费,关键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保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农民的消费倾向。只有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提振农民的消费信心,才能使农民群众敢于和舍得在消费上花钱。我省要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加快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各项制度,切实解决好农村教育、交通、卫生、养老等农民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政府对农民这些方面基本需求的保障水平,减少农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从而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其消费信心。
扩大农村消费,必要保障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和农村社区的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扩大农家店覆盖面,规范农家店发展,提高农家店的服务水平。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产品,以物关价廉的产品吸引农民的消费行为。大力推进“家电下乡”,落实有关政策,保证补贴资金的兑付,同时在原有的冰箱、彩电等品种基础上,增加电脑等新的补贴品种,调动农民的消费行为。积极制定和完善鼓励农民消费的政策措施,适度发展信用消费,开展“山东人游山东”等省内旅游活动,对农民旅游实行门票免费等优惠措施,增强农民的消费意愿。同时,要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农民权益。改善消费环境,确保有关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10题:

个人健康档案的基本资料不包括(  )。

A.生活资料
B.人口学资料
C.临床资
D.健康行为资料

答案:A
解析:
个人健康档案的基本资料一般包括人口学资料、健康行为资料、生物学基础资料和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