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题目
问答题
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天空中的水汽与大气共存一体。随着地壳的冷却,大气的温度逐渐降低,水汽以尘埃等为凝结核化成水滴并越积越多。空气对流形成暴雨,最终在地上汇集成巨大的水体,即为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是酸性、缺氧的,后来经过亿万年的演变,才变成大体均匀的咸水。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海洋盐分来源原始大气输入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一般认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天空中的水汽与大气共存一体。随着地壳的冷却,大气的温度逐渐降低,水汽以尘埃等为凝结核化成水滴并越积越多。空气对流形成暴雨,最终在地上汇集成巨大的水体,即为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是酸性、缺氧的,后来经过亿万年的演变,才变成大体均匀的咸水。

第3题:

下列哪一项是原始生命的起源?()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河流

D、原始高山


正确答案:B

第4题:

海洋地质学结构怎样?


正确答案: 1)海洋地貌学
研究海底形态、空间分布及成因为主要内容。大洋地貌的研究对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建立做出过重要贡献。
2)海洋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分支,是支撑海洋地质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海洋重力、海底地磁场、海底地震学、海洋地电学和海洋地热学等。
3)海底构造地质学
是20世纪海洋地质学发展中最辉煌的领域,板块构造模式不只是海洋构造,而且建立了全球构造体系。
4)海洋沉积学
研究海洋沉积物的特征、时空分布及形成和演变机制为主要内容。海洋沉积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沉积学的内容并革新了传统沉积学的理论。海洋沉积学已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很广的学科领域,例如海洋沉积矿物学、海洋沉积地球化学、海洋沉积动力学、碳酸盐沉积学、构造沉积学等。
5)海洋地层学
是地质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重建地质历史和解释历史是它的主要任务。由于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深海钻探计划和浅海钻探的开展,在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和年代地层划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6)古海洋学
它是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产物,以探索海洋环境和海水物理学、化学特征演变历史及研究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生物的宏观演化为目的,它的主要研究材料是海洋沉积物,发展了从沉积物中提取高分辨地质信息的一切现代手段。古海洋学已成为大洋钻探计划(ODP)、全球变化研究等重大国际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是20世纪末地球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也是21世纪通过气圈/水圈/地圈探索地球历史的重要领域。
7)海底矿产地质学
它是研究赋存于海底的矿物资源和有机物矿产的形成、富集规律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和开采条件的科学。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及浅海固体砂矿;大洋多金属结核、结壳、磷块岩、块状硫化物矿和多金属软泥等热液矿产及天然气水合物等。
8)海洋灾害地质学
研究和揭示海岸与海底地质灾害分布与规模、灾害因素、形成与演化机制以及灾害预测与防治为主要目的。最大的研究领域是海底不稳定性问题,涉及海底构造学、海底地貌学、海洋沉积学、海洋动力学及海洋工程地质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与综合研究。
9)海洋工程地质学
随着海洋工程设施的建造及海洋开发的兴起而兴起的一门海洋分支学科。是陆地工程地质学的延伸,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所以海洋工程地质与海洋灾害地质学特别是海底不稳定性的研究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海底沉积物具有高含水性、活动性强及易变的特点,以及海洋动力条件周期性载荷的变化,70年代以来,松散介质孔隙水压力理论和流变理论逐渐取代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成为海洋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基础。

第5题:

35亿前,地球大气层中水蒸气和火山爆发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形成了()。

  • A、原始海洋
  • B、原始生命
  • C、可燃冰
  • D、氨基酸

正确答案:A

第6题:

原始的海洋,海水是咸的吗?


正确答案: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

第7题:

带酸性属于原始海洋的特征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原始地球再生过程发生在( )。

A.原始地球形成后的几亿年

B.地球平均温度达2000℃时

C.液态铁质地核开始形成的时期

D.大气和海洋开始的时期


正确答案:A
39.  A  [本题考点] 对自然科学说明文细节的考查。
[解题思路] 从文中“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可得出正确选项。
   

第9题:

根据原始海洋的特性,最初产生于海洋中的生物应具有怎样的特性?


正确答案: 根据原始海洋的特性,最初产生于海洋中的生物应该是自养生物,利用阳光可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同时,由于原始的海洋中缺少氧气,最初的生物的生命活动应该是不需要氧气的。

第10题:

海洋自然带是怎样划分的?各自然带有什么特征?


正确答案: 辽阔的海洋与陆地相比,其表面非常单一,表层的温度、盐度、水层动态及海洋生物的分布等也都有一定的纬向地带性。但由于海洋水体具有巨大的流动性,故地带性表现不如大陆明显,各自然带之间的界限只能大体确定,海洋自然带数目也较少。海洋自然带的划分,仍以热量带为基础,生物群的分布也是划分海洋自然带的主要标志之一。根据冬季海洋表层水温的不同,分为冷水(小于0℃)、温水(0°~10℃)、暖水(10°~20℃)和热水(大于20℃)等四种类型。结合与海水温度、理化特征和水体运动密切联系的浮游生物的数量变化,可将世界海洋分为七个自然带。
(1)北极带。包括巴伦支海的大部分水面以外的北冰洋,以及北美东部纽芬兰到冰岛一线西北的大西洋部分。这里表层水温低,又因大陆冰冻期长,江河流入海洋的营养盐类不多,故海洋生物种数有限,仅在冰融化的边缘海域,才有浮游生物,并将一些鱼类和其它动物吸引到此处。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主要有北极鳕、白海鲱等;此外,还有鲸目动物(北极鲸或格陵兰鲸)以及海豹、海象和海鸥、海雀、海鹦等。
(2)北温带。北邻北极带,南至北纬40°左右的海域。这里终年受极地气团影响,虽然冬季表层水温较低,但盐度小,含氧量多,水团垂直交换强,水中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很多,故使大量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得到繁殖、生长,成为世界重要渔场的分布区域。本带鱼类的种数远比北极带丰富,主要有太平洋鳕鱼、鲱鱼、大马哈鱼等,它在世界渔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哺乳动物中,在太平洋部分有海狗、海驴、海獭、日本鲸和海豚;在大西洋水域有比斯开鲸、白海海豚、海豹等。
(3)北热带。位于北纬40°到北纬10°~18°之间。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广大海域水体垂直交换微弱,深层水的营养盐类不易上涌,浮游生物和有经济价值的鱼类都较少。但是,在受赤道洋流影响的海域,含有丰富营养盐类的深层水上涌,使浮游生物和鱼类得以繁殖,形成有价值的鱼类捕捞区。哺乳类动物很少,主要有抹香鲸。本带北部繁殖有多种浮游动物,南部有大量的珊瑚、海龟和鲨等。
(4)赤道带。位于北纬10°~18°和南纬0°~8°之间。处在赤道低压区,全年气温高、风力微弱、蒸发旺盛,加之有赤道洋流引起海水的垂直交换,使下层营养盐类上升,生物养料比较丰富,鱼类较多,主要有鲨、鱏等,飞鱼为赤道带典型鱼类。
(5)南热带。位于南纬0°~8°到南纬40°之间。本带由于高压特别强盛,致使热带位置向北推移,其它特征和成因均与北热带基本相同。
(6)南温带。大约处于南纬40°~60°之间,海洋生物的发育和生长条件与北温带相似。海生植物繁茂,巨型藻类生长极好,浮游生物丰富,是南半球海洋动物最多的地带。这里生活着几种南、北温带均可见到的动物类群,如海豹、海狗、鲸以及刀鱼、小鳁鱼、鰯鱼、鲨鱼等。冬季有南方的海洋动物在此越冬,夏季有热带海洋动物前来肥育。在非洲大陆西南和南美洲秘鲁沿海,因有上升流存在,把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带到海水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而鱼类非常丰富,成为南半球重要的捕捞区。
(7)南极带。位于南纬60°以南到南极大陆之间,全年盛行来自极地的东南风,水温很低。在短促的夏季,有温带的回游鱼类来此肥育;南极海域有丰富的磷虾作为饵料,故有较多的鲸类;此外还有海豹、海狗、海驴和一些鸟类。它和北极带一样,生物种类较少,但个别种(如硅藻、磷虾和企鹅等)的数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