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
生物学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第1题:
据统计,1957年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到1984年,死因前五位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社会医学理论,针对这些变化,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A.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B.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C.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D.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E.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
第2题:
A、心脏病
B、脑血管疾病
C、恶性肿瘤
D、以上都对
第3题:
A、意外伤害
B、呼吸系统疾病
C、心脏病
D、恶性肿瘤
第4题:
2006年我国城市居民前三位死因为:()
第5题:
第6题:
A、心脑血管疾病、意外死亡、恶性肿瘤
B、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C、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意外死亡、
D、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
E、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第7题:
根据材料回答 81~82 题:
某地1984年几类疾病的死亡率与潜在减寿年数如下:
第 81 题 对寿命影响最大的死因是
A.心脏病
B.恶性肿瘤
C.脑血管病
D.意外死亡
E.传染病
第8题:
据统计,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1957年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到1985年前五位死因顺位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社会医学理论,针对这些变化,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B、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C、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D、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E、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
第9题:
第10题:
在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死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