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立对拟检样品的惟一标识?评审准则中对样品处置有什么要示?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要建立对拟检样品的惟一标识?评审准则中对样品处置有什么要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了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可以采用的样品标识方式有( )。

A、用户标识
B、型号规格标识
C、样品状态标识
D、唯-标识系统

答案:D
解析:
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4.5.20条。样品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2题: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样品的标识系统,对样品应有的唯一性标识和检验检测过程中的状态标识。( )


答案:对
解析:

第3题:

铁盐检查中除另有规定外,为什么要加过硫酸铵?有的样品采用硝酸处理,用硝酸处理的样品是否还需加过硫酸铵?加硝酸后的样品为什么要加热煮沸?


正确答案: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既可氧化供试品中Fe2+成Fe3+,同时可防止由于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某些药物(如葡萄糖、糊精和硫酸镁等)在检查过程中需加硝酸处理,则不再加过硫酸铵,但必须加热煮沸除去氧化氮,因硝酸中可能含有亚硝酸,它能与硫氰酸根离子作用,生成红色亚硝酰硫氰化物,影响比色。

第4题:

血气分析对血液样品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因静脉血来自身体的不同部位,而动脉血可反映全身情况,故血气分析以动脉血为宜。
(2)采得的血液样品必须严格隔绝空气。因为空气中的氧分压高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动脉血,一旦接触空气可使血液中PO2及PCO2都有改变而无测定价值。
(3)血液样品采集后必须立即检测。如因故不能及时检测,样品必须置冰水浴中或冰箱内,但最长不能超过1个小时,因为血细胞在体外仍有糖酵解作用,不断消耗O2产生CO2和乳酸,使PO2和pH值下降而PCO2上升。在冰箱中仅使其反应延缓而已。
(4)血液必须抗凝,以防止血气分析仪中毛细管道被阻塞。抗凝剂应选用肝素(浓度为1000U/mL或10mg/mL,溶于生理盐水)。将肝素0.2mL抽入针筒内反复抽动,使针管全部湿润,将多余肝素全部排出,注射器内残留肝素即可抗凝。

第5题:

对于成组成套的样品,标识系统应包括()。

  • A、惟一标识
  • B、群组标识
  • C、惟一标识和群组标识

正确答案:C

第6题:

关于样品管理,以下说法不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是( )。

A:样品必须实行盲样管理
B:应该记录样品的异常状态
C:应防止样品在流转过程中丢失或损坏
D:样品应该有唯一标识

答案:A
解析:

第7题:

样品的标识系统就是针对样品的惟一性不被混淆。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样品为什么要具有代表性?怎样才能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


本题答案:粮油样品是检验的对象。对样品的检验就是对整批粮油的检验,也就是说要用几十g甚至几微g的样品的分析结果反映出一批粮油的质量情况,所以样品必须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只有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才能反映出整批粮油的真实性,否则无论结果如何准确,都将失去分析检验的意义,严重者则造成经济损失,以至危及人畜安全。
检验工作者对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拒绝检验或要求送检作品人员按规定方法重新杆样。也可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本结果仅对样品负责”的字样。要使取得的样品具有代表性,首先扦样人员必须根据被扦粮油的种类、数量按照规定划分检验单位;根据被扦粮油的贮存堆装方式,选择适当的扦样器具按照国家个规规定的守法、比例取样;扦得样品后要根据要求妥善贮存并及时送交化验室直行检验。另外,样品制备方法要得当,要防止被测成分含量发生变化。

第9题:

生物样品测定前为什么要除去蛋白质?除去蛋白质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去蛋白质的意义:使结合型药物释放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得到较“干净”的提取液,减少乳化,消除对测定的干扰;保护仪器,延长使用期限。
常用的方法:
1) 蛋白质沉淀法
A.生成不溶性盐
加入酸类(TCA、HClO4等)
加入重金属盐(Zn2+ 、Cu2+ 、Ag+ )
B.盐析和脱水
加入中性盐((NH42SO4、NaCl )
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腈、丙酮)
2)组织酶消化法(蛋白水解酶)
酶消化法是在一定的pH范围、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反应时间下完成的。
其特点是:水解条件温和,水解效率高,无乳化生成。
有时可合用一些蛋白酶增活剂,以减少酶用量和缩短消化时间。

第10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样品运送要求,错误的是()

  • A、运送有传染性、放射性或剧毒样品时应标明标记。
  • B、在运送样品之前,对样品要帖标签。
  • C、样品保存中只要抑制杂菌的生长,可以不考虑要样品的原态。
  • D、一般细菌检验样品和化学性毒物样品应在4-8℃中保存。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