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计算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Bs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σs应取为(  

题目
单选题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计算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Bs时,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σs应取为(  )。
A

荷载基本组合下的应力值

B

荷载频遇组合下的应力值

C

荷载标准组合下的应力值

D

荷载准永久组合下的应力值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计算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Bs时,采用荷载标准组合下的弯矩值Mk,所以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σs也应取荷载标准组合下的应力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高受弯构件抗弯刚度(减小挠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大截面宽度
B、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C、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

答案:D
解析:
抗弯刚度是指物体抵抗其弯曲变形的能力,以材料的弹性模量与被弯构件横截面绕其中性轴的惯性矩的乘积来表示材料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抗弯刚度与截面有效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截面有效高度对挠度的影响最大。

第2题:

下列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说法,其中何项正确(  )

A. 需进行疲劳验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连接宜采用焊接和机械连接
B. 在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验算中,当使用上允许时,可扣除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C. 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可按原设计依据的规范和相关标准进行
D.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由构造要求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大于受弯承载力要求的配筋面积时,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应按构造要求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进行计算

答案:B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8.4.9条规定,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也不宜采用焊接接头,除端部锚固外不得在钢筋上焊有附件。故A错误。
  根据《混规》第3.4.3-3条规定,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故B项正确。
  根据《混规》第3.7.2条规定,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故C项错误。
  根据《混规》第6.2.13条规定,当由构造要求或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大于受弯承载力要求的配筋面积时,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可仅计入受弯承载力条件所需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故D项错误。
  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仔细审题,找出各选项中的关键字;
  ②查阅规范,找到对应条款,比对并判断各选项的对错。

第3题:

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时,截面刚度应取[]

A、最大刚度

B、最小刚度

C、平均刚度

D、1.5倍的平均刚度


参考答案:B

第4题:

提高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刚度最有效的措施


正确答案: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

第5题:

对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施加预应力后,是否能提高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为什么?
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影响不明显。因为预应力可以提高抗裂度和刚度。破坏时,预应力已经抵消掉,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破坏特性相似。首先达到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受压边缘应变到达极限应变而破坏。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因为预应力钢筋有约束斜裂缝开展的作用,增加了混凝土剪压区高度,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剪压区所承担的剪力。

第6题: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受压区设置预应力钢筋目的是增强该受压区的强度
B、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同
C、 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受拉区预应力钢筋均能达到屈服,且受压区混凝土被压溃
D、 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受压区预应力钢筋一般未能达到屈服

答案:D
解析:
A项,受压区设置预应力钢筋目的是减小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变形;B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为:



普通混凝土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为:



显然由于预应力的存在两者的计算公式不同;CD两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受拉区钢筋一般都能达到屈服状态,而受压区预应力钢筋一般未能达到屈服状态。

第7题:


A.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所有纵向钢筋均应满足
B.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拉钢筋均应满足
C.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拉强度的纵向受拉钢筋应满足
D.端部有弯钩的Ⅰ级钢筋可不满足

答案:C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8.3.1条: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取锚固长度修正系数乘以基本锚固长度。第8.3.3条: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时,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的60%。说明即也存在最小锚固长度的要求。现“Ⅰ级钢筋”已改为“HPB235”钢筋。

第8题: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第二阶段末应力图形是确定()的依据。

A.抗裂度

B.抗弯强度

C.抗弯刚度


参考答案:C

第9题:

提高受弯构件抗弯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 B、增加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 C、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
  • D、加大截面宽度

正确答案:C

第10题: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是如何进行计算的?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相比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预加应力产生的反拱;一部分为荷载产生的挠度。荷载作用产生的挠度计算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似。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