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环境调查的目的是为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现场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题目
多选题
现场环境调查的目的是为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现场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物理环境

B

电气环境

C

气候环境

D

社会与人文环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现场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调查目的 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1)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依据。
(2)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
(3)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
(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2.调查内容
(1)个案调查方法:是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个案)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一般采用观察(借助感官和仪器)、访谈(以交谈方式)和文献研究(通过书面或声像资料)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用于暴发调查的个案调查,又称个案疫源地调查,是指对单个的病例及其家庭(居所)和周围环境进行现场调查和有关处理措施,查明病例发生的原因和疫源地的情况,以便预防续发病例和控制疫情。调查步骤包括核实诊断、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追查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确定向外传播的条件和范围,采集和送检有关的标本,分析资料和撰写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常年进行的对特殊病例的逐一调查,只能称为一般的"病例调查",在这一般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也要涉及,不属于个案调查的范畴。如果将两者混淆,就忽略了个案调查的真正意义。
(2)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包括横断面调查(患病率或感染率)以及回顾或前瞻性纵向调查(发病率或感染发生率)。描述流行或暴发的特征:①人群组特征,年龄、性别及职业等;②时间特征,绘出流行曲线或直方图;③地区特征,即根据居住地或工作地点(与暴露有关)绘出病例标点地图(spot map)或发病或感染密度图(直接表示发病率)。
(3)分析流行病学方法:①病例对照研究:流行或暴发中的发病样本为病例组,未发病样本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的暴露因素的差异,推断传染源或传播途径。②队列研究:以可能的暴露因素回顾性分组(历史队列),比较两组目前新发病的情况,确定可能的危险因素。
(4)实验(干预)流行病学方法:在多数情况下,首先根据经验采取常规初步措施,然后在暴发调查过程中不断修正。暴发调查中的干预主要是实用性的,因为情况紧急,以及由于伦理的原因也不太可能设对照,所以研究性往往不强。
3.调查表设计
(1)调查表编写的原则
1)突出所调查疾病的特征:一定要反映出该病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
2)调查项目范围合理适当:根据调查目的和最后报告中需要的结果,考虑调查表中应包括哪些信息,根据所需信息来设计调查问题。每一个调查条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编写者必须自问要通过调查得到什么?每一个调查条目能起到什么作用?各个问题能否得到相应的结果?
3)尽可能使用标准问题,与有关业务人员取得共识;用词简洁,易为应答者理解;
一般采用封闭式问题,尽量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
4)需要预调查:调查表设计完成后,在进行大规模人群调查前,需进行预调查,以对调查表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
(2)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状况、已采取的防疫措施、转归、最终诊断、分析与小结、调查员及调查日期等。一般调查表均包括以上内容,但不同疾病的调查表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疫苗相关疾病注重疫苗预防接种史调查,肠道传染病侧重饮食饮水、生活卫生及粪便处理等方面。总结起来应包括如下部分: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和T作单位等。
2)临床部分:发病日期、症状、体征和化验等。这些内容是为了核实诊断用。
3)流行病学部分:病前接触史,可能受到感染的日期和地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接触者,预防接种史等。
4)预防控制措施部分: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者的措施等。
5)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等。
附:调查表设计示例
一般情况资料收集表
1.暴发点名称(地区或单位)____
2.暴发点总人口数____,男____人,女____人
3.人口构成(根据需要分年龄组)____
4.首例患者出现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报告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开始调查处理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5.截止到本次调查时已发生病例数____人,死亡人
6.发病升高时间____月____日,发病患者数____人
7.本次暴发疫情分布情况
7.1男____人,女____人
7.2发病年龄(岁):成人____人,儿童____人
7.3患者的职业分布(根据本次暴发疫情情况而定)____
7.4疫情在本地区(或单位)的分布情况(哪些单位多?哪些单位少或没有?)____
7.5周围邻近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疫情____
8.该地区(或单位)过去有无类似病例发生?有、无。时间及发病患者数____
水源性暴发疫情资料收集表
1.暴发地点名称____
2.暴发地点人口数____
3.暴发地点人口构成(按需要分年龄段、性别等收集)____
4.暴发地区饮用水源:井水(大口井、手压井及其他)、塘水、河水、自来水
5.受污染水源类型________,病原体名称____
6.水源阳性首次检出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末次检出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7.饮用该阳性水源人数(根据需要分年龄段、性别等收集)____
8.追踪调查人数____,其中:发病患者数____,病原确诊人数____,血清学确诊人数____,病原携带者人数____,临床确诊人数____,死亡人数
9.首例患者发生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发病高峰时间____年____月_____日,末例患者发生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10.暴发地区内饮用其他水源人数____,发病:有、无,发病患者数____人
11.阳性水源首次消毒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维持消毒时间____天
12.阳性水源首次转阴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13.水源污染可能原因(根据其他专题调查综合分析)____
4.调查步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思路是:①核实诊断或问题并确立流行存在;②描述流行的分布特征;③形成并检验有关流行因素的假设;④获得结论并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下面对暴发调查的工作步骤做阐述。
(1)调查前获取初步信息:在开始现场调查前,除了组建调查组以及准备调查表和物资设备等,流行病学工作者还期望得到如下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与有关方面通过电话联系获得。
1)可能的诊断,包括可以证实诊断的症状学和实验室资料。
2)流行的确已经发生,通过以下资料证实:已知病例数,以估计问题的严重程度,病例在人群组、地点和发生时间上的分布,初步估计发病率,疾病在当地的趋势,相似的事件是否在过去发生,相似的疾病有否在邻近区域出现过。
3)确定当地可获得的有助于调查的资源,包括人员、现场和实验室设备、办公空间和车辆等。
4)确定当地需要哪些帮助。
5)复习最新文献和背景资料。
(2)进入现场收集发病和暴露信息
1)向当地主管或有关部门联系接洽,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2)再次核实诊断或诊断不明的问题,这需要访视病例,向有关专家咨询,明确病例的临床特征,收集和处理诊断标本,以及了解当地同时有哪些疾病发生(判定有否误诊)等。
3)确认流行是否发生,需要排除以下假象:人口增加引起病例数增加,但发病率(侵袭率)并未增加;误诊、重复报告、新诊断程序敏感性增加、漏报减少、老病例误做新病例等,使得报告病例数增加;常年水平的季节波动,可以同往年相同季节的发病率比较,简单的不同时间的病例数报告,而不是基于人群的发病率比较;特别调查和减少漏报,将可能使发病率高于通常报告发病率,导致所谓的"虚构流行"。
4)获得描述疾病的发病率资料,通过病例调查表获得病例(分子)的资料,通过人口调查数据获得总人群(分母)的资料,发病率结合病死率资料可判断流行的严重程度。病例调查表应包括如下信息:①个人资料:姓名、年龄、性别、民族、住址、居住年限和职业等;②临床资料:发作、住院、痊愈或死亡的日期,诊断依据(疾病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目前结局;③流行病学资料:既往史、接种史、接触史、可能暴露的日期、可能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等;④处理措施:临床治疗情况,预防处理情况等。
5)调查环境、相关事件和可疑标本等,获得有关暴露因素的资料。
(3)初步分析资料并提出假设
1)分析病例的个人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当地居住年限、饮食史和最近活动等。
2)分析病例与非病例的地点分布:地点包括居住地、工作地、疾病发生地、娱乐地、学校或餐厅等。可以从相关部门或渠道获得不同背景的地图。
3)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绘出流行曲线:①流行曲线的解释:急剧升高的流行曲线常常意味着单次暴露,因为多数人集中发病,往前推一个潜伏期,暴露时间也较集中。如果流行曲线有几个波峰,表明同源流行可能有几次暴露,蔓延流行病例成批(分代)出现,甚或有几个致病因子等。漏报、未识别和未报告病例可能歪曲流行曲线的真实情况。流行曲线的下降意味着感染来源的移走、易感者的减少或采取了控制措施等。流行曲线的延续可能表明对起始感染来源或携带者的持续暴露。②病例的时间与地点分布的结合:在病例标点地图上,将不同时段发病的病例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可很好地呈现病例在空间上扩散的时间关系。
4)分析病例的暴露来源:广泛的食品来源和遥远旅行的便利,常常需要考虑远期和近期的暴露,这又取决于疾病的潜伏期、人群的流动性以及食品和饮水的供应来源等。一般在病例发病日前的最长与最短潜伏期之间(以常见潜伏期为重点期间),去寻找曾接触的可能传染源。对于人或动物传染源,还需要警惕传染源可能没有发病,这就有必要用特殊检查技术来发现隐性感染,这些技术包括免疫学(抗原或抗体)、微生物学(形态或培养)或X线检查(疾病状况如肺结核)等。如果传播涉及生物媒介,还要调查潜伏期内生物媒介的孳生情况。
5)建立流行的病因假设:根据病例关于可能暴露的特征或经历,结合社区环境调查等,就可以得出流行的初步病因假设。
(4)进一步收集和分析资料以确证假设
1)进一步收集资料:如查明未曾发现的病例(轻型病例、漏报病例和接触者等)以及更详尽的实验室检验等。
2)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资料,做出结论。
(5)提出和采取控制措施
1)根据调查结论提出相应控制措施,对早期的应急措施做以调整或补正。
2)采取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可用日发病率下降作为暴发得到逐步控制的指标。对于当前暴发事件,更多的是早期的应急性控制措施,以及针对病例的治疗和管理。在暴发调查后期的控制措施,主要是"亡羊补牢",预防今后当地或其他地区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6)撰写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教训,以防止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以技术报告形式发表可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文献,以工作报告形式提交可为政府或卫生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按调查时间过程来分,还可以分为:发生报告(初步核实后汇报)、进程或阶段报告以及总结报告。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水环境点源调查的原则应以()为主。

A:类比调查
B:搜集现有资料
C:现场测试
D:现场调查

答案:B
解析:
点源调查的原则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或现场测试。

第3题:

下列属于现场勘查主要内容的是()。

A.周边环境调查

B.主要频率风调查

C.单元平面布置

D.平面设计及功能分区


参考答案:ABD

第4题:

园林规划设计调查研究阶段的任务是()

  • A、自然环境调查。
  • B、社会环境调查。
  • C、设计条件调查。
  • D、现场勘察。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详细调查为系统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提供详尽的、准确的、完整的系统的资料。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现有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状况、系统功能、( )、资源情况、约束条件和薄弱环节等。如果对某现有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时,发现该系统业务复杂,涉及岗位较多,系统的历史遗留文档全面、数量很大时,可以采用(请作答此空)方法。

A.现场观摩
B.书面调查
C.个别访问
D.抽样调查

答案:D
解析:
详细调查是系统分析中的重要环节,主要为系统分析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提供详尽的、准确的、完整的、系统的资料。详细调査的主要内容包括现有系统的运行环境和状况、系统功能、业务流程、资源情况、约束条件和薄弱环节等。如果在对某现有系统进行详细调査时,发现该系统业务复杂,涉及岗位较多,系统的历史遗留文档全面、数量很大时,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通过抽样获取必要的信息。

第6题: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

A:遥感法
B:现场调查法
C:物料平衡法
D:收集资料法

答案:A,B,D
解析: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等。物料平衡法是工程分析的方法。

第7题:

水环境点源调查的原则应以()为主。

A:类比调查
B:搜集现有资料
C:现场测试
D:现场调查

答案:B
解析:

第8题:

现场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物理环境

B.电气环境

C.生物环境

D.气候环境

E.社会与人文环境


答案:ABDE

第9题:

现场环境调查的目的是为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现场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环境、电气环境、()、社会与人文环境。

  • A、基本环境
  • B、气候环境
  • C、物流环境
  • D、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现场录像在火灾事故调查中的作用是()。

  • A、为调查火因提供可靠的依据
  • B、可以弥补现场照相的缺陷和不足
  • C、为复查和恢复现场提供参考
  • D、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