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是()

题目
单选题
慢性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是()
A

发病率、死亡率、续发率

B

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

C

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D

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

E

发病率、感染率、二次感染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的流行病学常用指标是

A、患病率

B、发病率

C、死亡率

D、特异危险

E、保护率


参考答案:E

第2题:

慢性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是( )

A、发病率、死亡率、续发率

B、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

C、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D、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

E、发病率、感染率、二次感染率


参考答案:C

第3题:

暴发调查常用的流行病学指标是

A.患病率

B.发病率

C.感染率

D.罹患率

E.续发率


正确答案:D
罹患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或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暴发的情况。

第4题:

评价流行病学效果时常用()和保护率两项指标进行考核。


正确答案:效果指数

第5题:

常用流行病学统计指标


答案:
解析:
1.相对数的定义 常用的相对数有:率、构成比、相对比。
(1)构成比(Proportion):也叫构成指标,是指某一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YS191_98_(1).gif]
注意: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事物内部各组成之间此消彼长,某一部分比重增大,则其他部分相应减少。
(2)相对比(Ratio):相对比是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其分子和分母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性质可以相同,如性别比、相对危险度等;也可以不同,如住院天数与床位数之比等。
[YS191_98_(2).gif]
注意:①计算相对数应该有足够的观察单位数;②分析时不能以比代率;③计算合计率,应该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后再求合计率;④相对数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⑤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的比较应该做假设检验。
(3)率(Rate):率是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观察单位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如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
[YS191_99_(2)_1.gif]
K=100%、100‰、或10000/万
2.常用指标的计算及应用
(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YS191_99_2_(1).gif]
K=100%、100‰,或10000/万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例数,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时期内的平均人口,可用该年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0时人口代替或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被2除。
(2)罹患率:是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如食物中毒、传染病、职业中毒等暴发。(3)患病率(现患率或流行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按观察时间不同分为时点患病率(point prevalence)和期间患病率(period preva-lence)。
[YS191_99_2_(3)_1.gif]
[YS191_99_2_(3)_2.gif]
在一定的人群和时间内,发病率和患病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患病率是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用于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依据。
(4)感染率:某个时间内检查的整个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 K=100%
该指标常用于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研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流行势态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5)检出率:检查时发现某病的病例数与该时点受检人口数之比。
检出率=检查时发现某病的病例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K
该指标常用于评价人群健康状况,不仅适用于传染病,也适用于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研究、疾病监测、预后判断和防治效果评价。
(6)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YS191_99_2_(6).gif]
在计算续发率时分子及分母中应去除原发病例。可用于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分析家庭、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是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的重要指标。
(7)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口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YS191_100_(7).gif]
粗死亡率是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一种未经调整的率,易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等的影响。在比较不同构成的人群死亡率时,应对死亡率进行标准化,以消除人口构成的影响。死亡专率是指死亡率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及病因等分别计算的。死亡率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口死亡危险性大小,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人群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8)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患者的比例。
[YS191_100_(8).gif]
病死率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它反映诊治能力等医疗水平,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9)婴儿死亡率:指某年某地活产儿中不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频率。
[YS191_100_(9).gif]
婴儿死亡率不受人口构成的影响,可直接进行比较。因此,该指标常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卫生状况和居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10)孕产妇死亡率:指某年由于怀孕和分娩及其并发症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与同年活产总数之比,常以10万分率表示。
[YS191_100_(10).gif]
(11)期望寿命:依据年龄别死亡率计算而得,是各年龄组死亡水平的综合反映,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可直接进行比较。期望寿命是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
(12)生存率:指接受某种治疗的患者或某病患者中,经几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患者数所占的比例。
[YS191_100_(12).gif]
生存率反映了疾病的危害程度,用于评价某种治疗的远期疗效,某些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
(13)相对危险度:也称危险度比,指暴露组与对照组的率之比,该率可为发病率、死亡率等。是队列研究中反应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
[YS191_100_(13).gif]
(14)比值比:又称优势比。是指病例组有、无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比值与对照组有、无暴露于同一危险因素的比值之比。常用于病例对照研究,衡量暴露的危险性或暴露与疾病的关系。
[YS191_100_(14).gif]

第6题:

反映慢性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

A.ALT

B.γ-GT

C.AST

D.AMY

E.ChE


正确答案:B

第7题:

反映慢性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是( )

A.ALT

B.AST

C.LDH

D.GLDH

E.γ-GT


参考答案:E

第8题:

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A、发病率

B、流行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E、伤残率


参考答案:A,C,D

第9题:

描述某一人群中某种疾病的频率,最常用的指标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相关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发病率反映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患病率反映慢性病现患的频率,死亡率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和保健水平,这三个指标是针对群体的流行病学研究所必需的。

答案:D
解析: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相关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发病率反映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患病率反映慢性病现患的频率,死亡率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和保健水平,这三个指标是针对群体的流行病学研究所必需的。

第10题:

PYLL是伤害流行病学中常用的指标,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