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归因及韦纳的归因理论。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归因及韦纳的归因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中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第2题:

结合教学实际,试述如何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正确答案:
(1)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有: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和运气好坏等,分别属于以上不同维度。
(3)积极的归因有助于个体保持对成功的期望和积极的情绪。积极的归因模式应是把成功归因为能力等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把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等不稳定的、内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因此,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结合实际略)

第3题: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正确答案: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
不稳定的。

第4题:

在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中,内外归因理论是由韦纳提出的。

A

B



第5题:

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谈谈学生对学习结果的不同归因对以后学习行为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三个维度为内部和外部、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维度;六个因素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2)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则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

(3)就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人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如果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

(4)就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自责感;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因此也就不可能激发下一步的活动动机。

第6题:

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正确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韦纳的归因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原因源,指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排除c、D项。(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3)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能力。

第7题:

4 7 . 结合教学实际, 试述如何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正确答案:
4 7 .( 1 ) 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 2 ) 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有: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和运气好坏等,分别属于 以上不同维度。
( 3 ) 积极的归因有助于个体保持对成功的期望和积极的情绪。积极的归因模式应是把成 功归因为能力等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因 素,把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等不稳定的、内 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因此,教学中应帮 助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 结合实际略)

第8题:

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参考答案:动机归因理论:美国的韦纳。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的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学生对能力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第9题:

根据不同归因过程和归因的作用,说明归因的各种原理主要有(  )

A.冯特的归因理论
B.海德的归因理论
C.韦纳的归因理论
D.弗洛伊德的归因理论
E.凯利的归因理论

答案:B,C,E
解析:

第10题:

简述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对这类归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成功失败的归因理论,称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等人提出了一个包括两个步骤的归因过程。
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时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第二,进行了内在或外在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内在,稳定——能力;内在,不稳定——努力;外在,稳定——任务难度;外在,不稳定——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