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男,35岁,因交通事故右下肢受压.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入院,主诉尿少,呈茶褐色。体检:脉搏120次/分钟,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斑及水疱;血钾5.9mmol/L。应考虑为A 创伤性休克B 挤压综合征C 右下肢挫伤D 右下肢闭合性损伤E 右下肢血栓形成

题目
单选题
患者,男,35岁,因交通事故右下肢受压.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入院,主诉尿少,呈茶褐色。体检:脉搏120次/分钟,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斑及水疱;血钾5.9mmol/L。应考虑为
A

创伤性休克

B

挤压综合征

C

右下肢挫伤

D

右下肢闭合性损伤

E

右下肢血栓形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44岁。因塌方左腰及下肢被压7小时后入院。诉口渴,尿少,呈暗红色。查体:脉搏120次/分,血压95/70mmHg,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有散在瘀斑及水疱,足背动脉搏动较健侧弱,趾端凉,无骨折体征。

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肾挫伤
B:感染性休克
C:左下肢挫伤
D:左下肢血栓形成
E:挤压综合征

答案:E
解析:
重物长时间挤压广泛组织后出现肾衰竭和休克征象者,称挤压综合征。下肢固定,既可减轻疼痛,又可止血消肿,同时应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

第2题:


患者,男,35岁,因交通事故右下肢受压,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入院,主诉尿少,呈茶褐色。体检:脉搏120次/分钟,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斑及水疱;血钾5.9mmol/L。

应考虑为
A.创伤性休克
B.挤压综合征
C.右下肢挫伤
D.右下肢闭合性损伤
E.右下肢血栓形成

答案:B
解析:

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到压榨或长时间重力压迫后,可造成肌肉组织缺血坏死,出现以伤处严重肿胀、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和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挤压综合征。根据题干考虑挤压综合征。
肌肉缺血坏死以后,大量磷酸根、硫酸根等酸性物质释出,使体液pH值降低,致代谢性酸中毒。
使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碱化尿液,预防酸中毒,防止肌红蛋白与酸性尿液作用后在肾小管中沉积。

第3题:

患者女,46岁。右下肢因房屋倒塌被砖墙压住,4小时后被救出。体检:脉搏96次/分,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斑。静脉输液应首选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5%葡萄糖溶液

C、3%高渗盐水溶液

D、全血或血浆

E、平衡液


参考答案:E

第4题:

地震现场,某人左腰部及下肢被倒塌砖墙压住,6小时后救出,4小时后送到医院。主诉口渴,尿少,呈暗红色。检查:脉搏120次/分,血压11.7/9.3kPa,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有散在淤血斑及水疱,足背动脉较健侧较弱,趾端发凉,无骨折征。拟诊断为()

  • A、创伤性休克
  • B、肾挫伤
  • C、左下肢挫伤
  • D、左下肢血栓形成
  • E、挤压综合征

正确答案:E

第5题:


患者,男,35岁,因交通事故右下肢受压,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入院,主诉尿少,呈茶褐色。体检:脉搏120次/分钟,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斑及水疱;血钾5.9mmol/L。

患者需及时处理的代谢异常为
A.代谢性碱中毒
B.混合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E
解析:

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到压榨或长时间重力压迫后,可造成肌肉组织缺血坏死,出现以伤处严重肿胀、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和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挤压综合征。根据题干考虑挤压综合征。
肌肉缺血坏死以后,大量磷酸根、硫酸根等酸性物质释出,使体液pH值降低,致代谢性酸中毒。
使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碱化尿液,预防酸中毒,防止肌红蛋白与酸性尿液作用后在肾小管中沉积。

第6题:


患者,男,35岁,因交通事故右下肢受压,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入院,主诉尿少,呈茶褐色。体检:脉搏120次/分钟,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斑及水疱;血钾5.9mmol/L。

治疗时应首选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5%葡萄糖溶液
C.等渗盐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D.全血或血浆
E.3%高渗盐水溶液

答案:C
解析:

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到压榨或长时间重力压迫后,可造成肌肉组织缺血坏死,出现以伤处严重肿胀、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和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挤压综合征。根据题干考虑挤压综合征。
肌肉缺血坏死以后,大量磷酸根、硫酸根等酸性物质释出,使体液pH值降低,致代谢性酸中毒。
使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碱化尿液,预防酸中毒,防止肌红蛋白与酸性尿液作用后在肾小管中沉积。

第7题:

患者,女性,46岁。右下肢因房屋倒塌被砖墙压住,4小时后被救出。体检:脉搏96次/分钟,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斑。静脉输液应首选

A.低分子右旋糖酐
B.5%葡萄糖溶液
C.3%高渗盐水溶液
D.全血或血浆
E.平衡液

答案:E
解析:

第8题:

患者女性,46岁,右下肢因房屋倒塌被砖墙压住,4小时后被救出。体检:脉搏96次/分钟,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斑。静脉输液应首选

A、5%葡萄糖溶液
B、3%高渗盐水溶液
C、全血或血浆
D、平衡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

答案:D
解析:
平衡盐液又称乳酸钠林格氏液,是一种含有乳酸盐、不含重碳酸盐的等渗电解质溶液,其电解质浓度、pH、渗透压等与细胞外液非常接近,故称平衡盐液。本品对防治低血容量休克有重要生理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替代失去的细胞外液,或作为代血浆的溶媒而增加其治疗价值,并可防止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以防止休克。低分子右旋糖酐除可以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外,还可以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平衡盐与细胞外液非常接近,对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水肿均优于右旋糖酐。右旋糖酐不含电解质,仅用于扩容,改善内环境稳定(电解质)无效。

第9题:

患者,女,15岁,地震中左下肢被倒塌物压住,震后9小时救出。诉口渴,尿少,呈茶褐色。检查:脉搏120次/分,血压95/70mmHg,左下肢明显肿胀,皮肤有散在瘀斑及水疱,足背动脉搏动较健侧弱,趾端凉,无骨折征。

该患者考虑有
A.左下肢挫伤
B.左下肢挤压伤
C.左下肢血栓形成
D.左下肢骨折
E.创伤性休克

答案:B
解析:
3.对患肢进行热敷与按摩可导致坏死组织进入血液循环。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男,35岁,因交通事故右下肢受压.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入院,主诉尿少,呈茶褐色。体检:脉搏120次/分钟,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斑及水疱;血钾5.9mmol/L。患者需及时处理的代谢异常为
A

代谢性碱中毒

B

混合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