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及防治原则。

题目
问答题
试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及防治原则。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青霉素系半抗原,无变应原作用,因此大多数人用青霉素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用青霉素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机制是属Ⅰ型超敏反应的全身表现。为防止该现象的发生,首先应仔细询问是否有对青霉素过敏的病史;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注射青霉素时还必须准备抗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肾上腺素及抢救设施,以防万一。个别人在皮试时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要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防治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措施。


正确答案: (1)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
(2)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3)注射前必须作皮试。
(4)青霉素G性质不稳定,必须临用前配制,防止溶液久置分解增加致敏原。
(5)避免在病人饥饿时用药,注射后宜观察半小时。
(6)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一旦发生,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必要时加用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及其他抢救措施。

第2题:

阐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机理及防治原则。


正确答案: 青毒素素半抗原,无变应原作用,因此大多数人用青霉素无不良反应,但极少数人用青霉素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机理是属Ⅰ型超敏反应的全身表现。
防止该现象的发生,首先应仔细询问病史,是否对青霉素过敏?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注射青霉素时还必须准备抗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肾上腺素及抢救设施,以防万一。个别人在皮试时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要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第3题:

简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机簧及防治原则。


正确答案:青霉素系半抗原,无变应原作用,因此大多数人用青霉素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用青霉素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机制是属Ⅰ型超敏反应的全身表现。为防止该现象的发生,首先应仔细询问是否有对青霉素过敏的病史;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注射青霉素时还必须准备抗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肾上腺紊及抢救设施,以防万一。个别人在皮试时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要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第4题: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预防措施有一问、二试、三观察、四做好抢救药品。(1)药前询问过敏史(2)首次使用或停药三天及更换批号时做过敏试验(3)初次使用后观察30分钟(4)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抢救药物。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抢救药物

第5题:

试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及防治原则。


正确答案: 青霉素系半抗原,无变应原作用,因此大多数人用青霉素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用青霉素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机制是属Ⅰ型超敏反应的全身表现。为防止该现象的发生,首先应仔细询问是否有对青霉素过敏的病史;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注射青霉素时还必须准备抗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肾上腺素及抢救设施,以防万一。个别人在皮试时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要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第6题:

试述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认真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2)详细询问病史,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对其它药物过敏者慎用。
(3)注射前必须作皮试,初次用药或停药3~7天后再重复用药或更换另一批药物时,必须做皮肤过敏性试验。
(4)避免在饥饿时用药,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
(5)注射时应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1mg,严重者可将肾上腺素稀释后慢速静滴,同时采用大量氢化可的松静滴,以及其它对症支持疗法。

第7题:

简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机制及防治原则。


正确答案: 青霉素系半抗原,无变应原作用,因此大多数人用青霉素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用青霉素后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机制是属Ⅰ型超敏反应的全身表现。为防止该现象的发生,首先应仔细询问是否有对青霉素过敏的病史;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注射青霉素时还必须准备抗过敏性休克的药物肾上腺素及抢救设施,以防万一。个别人在皮试时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要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第8题:

试述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机制。


正确答案:过敏性休克是过敏反应系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当半抗原(如青霉素G)进入人体后,和组织蛋白结合而成为全抗原,对过敏体质者可使T淋巴细胞致敏,进而作用于B淋巴细胞引起分化增殖,转变成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IgE,抗体黏附在某些组织如皮肤、鼻咽、声带及支气管黏膜下等部位微血管壁周围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过敏状态。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抗原即和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相结合而发生作用,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破裂脱颗粒,释放出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引起多种多样的症状,如皮疹、哮喘、喉头声带水肿、窒息、血压下降、休克等。

第9题:

试述青霉素G的作用机制,并解释其作用特点和过敏防治?


正确答案: 作用机制:1、抑制转肽酶,干扰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2、激发细菌细胞壁自溶酶,导致菌体细胞裂解而死亡。作用特点:1、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2、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格兰阴性菌作用弱。3、对人和动物毒性小,对真菌无效。过敏防治:1、详细询问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凡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真菌病及其它药物过敏者禁用或慎用。2、皮肤过敏试验:凡初次注射或停用3天后再用者,或用药过程中青霉素批号更换时间均应重新做皮试,反应阳性者,应禁用。3、注射青霉素后应观察30分钟。4、在青霉素注射或皮试时,应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0㎎,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直至病情缓解呢,必要时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吸氧、人工呼吸,同时输液,给予升压药、糖皮质激素等。5、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局部用药。6、避免空腹给药。7、避免注射过快。8、青霉素应现配现用。

第10题: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就地抢救:立即停药、平卧、保暖、吸氧。
(2)立即使用肾上腺素:0.1%肾上腺素0.5ml-1ml皮下注射。
(3)纠正缺氧,改善呼吸:人工呼吸、肌肉注射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4)抗过敏性休克:地塞米松5mg-1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
(5)心跳骤停:就地复苏,给于胸外心脏按压。
(6)遵医嘱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组织胺药物。
(7)密切观察,及时正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