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引起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引起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日本经济之所以进入衰退期,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引起的:
1、泡沫经济的破灭。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后,由于资金投放过多和政府鼓励房地产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大量游资注射土地、投票市场,致使土地、股票的价格大大脱离实际,出现了泡沫经济。
2、通过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失效。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主要采取了以赤字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为扩大内需,日本政府追加补充预算。但这并没有明显启动经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资金多为不良债权所吸收和消化,反而累积了巨大的财政金融风险。
3、没有进行及时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后,日本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不但引发了泡沫经济,而且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的产业结构至今仍是以汽车和家用电器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它没能借助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4、在科技立国方面落后于美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注重引进技术,1980年确立了“技术立国”方针。这一成功的政策也产生了不良后果,即创新能力不足,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日本长期强调技术,忽视科学,强调应用研究,忽视基础研究。因此,日本缺乏重大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新一轮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中落在了美国甚至欧洲的后面。
5、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局限。日本的经济模式和企业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特点是:一方面维护和鼓励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一方面采取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保护和扶植。
(2)实行“主银行”制度,即企业总是与特定的银行保持长期、密切的交易关系。
(3)大企业以法人持股为主,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互相控股。
(4)积极促进出口,扩大对外投资,但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
6、日本下去派系纷争,政坛动荡,日本领导层缺乏推动改革的统一意志、统一力量和统一行动。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日本竟有8任首相执政,政府内阁的频繁更迭,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产品上市后,如果适合市场需要,即进入()

  • A、成熟期
  • B、成长期
  • C、衰退期
  • D、介绍期

正确答案:B

第2题:

长期营养繁殖和自花授粉不会造成生活力衰退而引起良种的品质退化。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进入衰退期的产品在特定的条件下还有可能进入新的成长期。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当产品进入()后,促销活动的重点在于密切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 A、投入期
  • B、成熟期
  • C、成长期
  • D、衰退期

正确答案:D

第5题:

现实中品牌生命周期有时表现为一种难以确定的趋势,有的品牌在成熟期之后不是进入衰退期,而是进入第二次成长期,如此反复,才进入衰退期,甚至有的品牌长盛不衰。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杉木纯林多代连栽引起的地力衰退和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杉木纯林多代速栽引起的地力衰退和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
一是内因:杉木速生,喜肥,而生物自肥能力差,消耗地力大,尤其在杉木幼龄阶段凋落物数量少、质量差、针叶硬,富含硅质,难分解,分解不完全,多形成粗腐殖质,增加土壤酸度,并容易产生多酚氧化物,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毒害,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类群和活力,影响有机质的分解速率。
二是外因:不合理的栽培措施,如杉木多代连栽、重复皆伐炼山,全垦,深翻抚育引起水土流失,大面积杉木纯林集中连片,高密度,林下植被消失,导致生物多样性贫乏等原因,引起地力逐代衰退。

第7题:

池田信夫认为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原因有()。


正确答案:日本没有抓住以电脑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

第8题:

进入衰退期的产品在特定的条件下还有可能进入新的成长期。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产品生命周期始于研究与开发环节,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一般分4个阶段。以下哪个顺序是正确的?()

  • A、成长期、介绍期、成熟期、衰退期
  • B、衰退期、介绍期、成熟期、成长期
  • C、衰退期、成长期、介绍期、成熟期
  • D、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引起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日本经济之所以进入衰退期,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引起的:
1、泡沫经济的破灭。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后,由于资金投放过多和政府鼓励房地产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大量游资注射土地、投票市场,致使土地、股票的价格大大脱离实际,出现了泡沫经济。
2、通过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失效。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主要采取了以赤字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为扩大内需,日本政府追加补充预算。但这并没有明显启动经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资金多为不良债权所吸收和消化,反而累积了巨大的财政金融风险。
3、没有进行及时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后,日本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不但引发了泡沫经济,而且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的产业结构至今仍是以汽车和家用电器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它没能借助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4、在科技立国方面落后于美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注重引进技术,1980年确立了“技术立国”方针。这一成功的政策也产生了不良后果,即创新能力不足,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日本长期强调技术,忽视科学,强调应用研究,忽视基础研究。因此,日本缺乏重大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新一轮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中落在了美国甚至欧洲的后面。
5、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局限。日本的经济模式和企业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特点是:一方面维护和鼓励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一方面采取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保护和扶植。
(2)实行“主银行”制度,即企业总是与特定的银行保持长期、密切的交易关系。
(3)大企业以法人持股为主,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互相控股。
(4)积极促进出口,扩大对外投资,但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
6、日本下去派系纷争,政坛动荡,日本领导层缺乏推动改革的统一意志、统一力量和统一行动。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日本竟有8任首相执政,政府内阁的频繁更迭,增加了改革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