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题目
问答题
翻译: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翻译: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正确答案: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4.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第2题:

翻译: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正确答案: 伯夷以辞让君位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

第3题:

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诣:
绝:
(2)这段选文记叙的是哪一次战役
(3)作者以此役表现李广怎样的性格和遭遇
(4)这段选文揭示了李广始终不得封侯的哪些原因。


答案:
解析:
(1)诣:到……去,往。绝:横渡。 (2)从卫青出塞击单于。
(3)李广老当益壮,忠诚报国,勇担重任,愿做开路先锋与单于决一死战,但被改派与右将军出东道,结果军无导,或失道,后大将军,结局悲惨。
(4)武帝认为李广数奇;统治者任人唯亲,推诿责任。

第4题:

翻译:“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正确答案: 孺悲来要会见孔子。孔子托言有病拒绝接待。传命得人刚出房门,孔子便把瑟拿下来弹,并且唱着歌,故意使孺悲听到。

第5题:

翻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正确答案: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们学习道理啊,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第6题:

翻译: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事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正确答案:太宰问子贡道:“孔夫子是圣人吧?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使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的。”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少年时贫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地位高的]君子会又这么多达到技艺吗?不会多啊。”

第7题:

翻译: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正确答案: 所以闲居而依者,是卦的次序;喜乐而玩习者,是(卦)爻的文辞。

第8题:

翻译: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正确答案: 李广当时也知道这些内情,因此坚决要求辞去合并于右将军的任命。

第9题:

翻译: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正确答案: 因此卦有(阴阳)大小,辞有凶险平易,《易》辞,就各有所指向。

第10题:

翻译: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正确答案: 因此君子闲居时则观察卦象,而玩味其文辞;行动时则观察卦爻的变化,而玩味其筮占。所以“自有上天保佑,吉祥而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