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中的“八条目”

题目
名词解释题
《礼记大学》中的“八条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篇章,中心思想是提出了大学教育的“三纲领”“八条目”,并进行了论证。

A.《大学》

B.《中庸》

C.《礼记》

D.《荀子》


参考答案:A

第2题:

简述《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 内容。


答案:
解析:
(1) “三纲领”。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被称为“三 纲领”。 “明明德”,就是指把人天生的善性—— "明德”发扬光大。朱熹认为,"亲民"应 改作"新民",解释为推己及人,使人们去 其“旧染之污”,也臻于善的境界。 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 每个人都应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 (2) “八条目” 为了实现"三纲领”,《大学》进一步 提出一系列具体步骤。《大学》以为人的完 善是一个过程,又可细分为八个步骤:格 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八条目”。 ①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被视为“为学人手”或 “大学始教”。格物、致知是对先秦儒家学习 起点思想和知识来源思想的概括。 ② 诚意、正心、修身。 这要求人即使闲居独处,也要谨慎小心,不敢有一念差池。因为只有“诚于中”, 才能“形于外”,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所谓正心,就是不受各种情绪的左右,始终保持认识的中正。修身不再局限于个人内心的自省和自律,开始走出自我,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再认识、要求和提高自我。 ③ 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个人完善的 最高境界。“八条目”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同样表现了易解性和可行性。"八条目"的逻辑程序反映出古代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作为对先秦儒家为学过程最为明确、概括和完整的表述,“八条目”对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为学、为人与为政有极大影响。

第3题:

《大学》提出的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正意、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三纲领八条目”是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礼记 。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这八个条目所代表的人生境界,实质上是三个层次道德的统一,也就是基本道德、中德、大德三者统一。这里的大德是指()

  • A、修身
  • B、齐家
  • C、治国平天下
  • D、正心

正确答案:C

第6题:

简述《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具体内容


答案:
解析:
(1)“三纲领”。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 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之为“三纲领”。"明明德”,就 是指把人天生的善性一"明德”发扬光大。朱 熹认为,“亲民”应改作“新民",解释为推己及 人,使人们去其“旧染之污”,也臻于善的境界。 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止于至善”。每个人都 应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 (2)“八条目”。 为了实现“三纲领",《大学》进一步提出一 系列具体的步骤。《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 过程,又可细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八条目”。 ①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被视为“为学入手”或“大学始 教”。格物、致知是对先秦儒家学习起点思想和 知识来源思想的概括。 ② 诚意、正心、修身。 所谓“诚意",是要求人即使闲居独处,也要 谨慎小心,不敢有一念差池。因为只有“诚于 中”,才能“形于外”,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所谓 “正心",就是不受各种情绪的左右,始终保持认 识的中正。所谓“修身”,是指不再局限于个人内 心的自省和自律,开始走出自我,在与他人的相 互关系中再认识、要求和提高自我。 ③ 齐家、治国、平天下。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个人完善的最高境界。 “八条目"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体现了循序渐进 的原则,同样表现了易解性和可行性。“八条目” 的逻辑程序反映出古代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 作为对先秦儒家为学过程最为明确、概括和完整 的表述。“八条目”对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为 学、为人与为政有极大影响。

第7题:

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
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礼记.大学》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
第一是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人“明德”,
第二是“亲民”,“泛爱众而亲仁,
第三是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还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目标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所遵循的原则,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8题:

《大学》把大学教育的程度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天下为公”出自()。

  • A、《礼记.礼运》
  • B、《礼记.大学》
  • C、《礼记.中庸》
  • D、《论语.为政》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正确答案:诚意;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