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题目
问答题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相接的是( )。
A.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D
解析:
该诗句出自《前赤壁赋》,下一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2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已知苏轼生活在11世纪,他这一次游赤壁是在哪一年?()

  • A、1062年
  • B、1082年
  • C、1092年

正确答案:B

第3题: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前赤壁赋》)

凌万倾之茫然:


正确答案:
漂浮在茫茫的万顷江面上。

第4题:

纵一苇之所如的下句是什么?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下句是凌万顷之茫然;作者是苏轼。

第5题: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苇”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一苇:小船(船很小,像一片苇叶)

第6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属:
如:
凌:
冯虚:
(2)分析清风、明月、江水这三种景物描写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答案:
解析:
(1)属:注、酌,劝酒。如:往。凌:乘。冯虚:依托太空。冯:通凭,凭依。虚: 天空。
(2)这篇文章成功地描写了清风、明月、江水三种景物,对抒情和说理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段是借景物描写抒情。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江水构成优美的意境,人们置于这种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感受,如此描写抒发了作者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快乐心情。第四段是借景说理。如“江上之秋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自然之美,是人的天然朋友,是造物者对人的恩赐,人们可以尽情地享用它,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人的幸福,这就使主人所主张的人们应该快乐的生活的观点有了无可辩驳的力量。

第7题:

“纵一苇之所如”中“纵”的意思是什么?


正确答案:纵:放任,听凭。

第8题:

(古文阅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

1)徐

A缓慢

B急速

2)兴

A起

B兴奋

3)属

A谈论

B劝、邀

4)纵

A放任、任凭

B竖

5)凌

A宽广

B超过


参考答案:AABAB

第9题:

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表现作者乐观情绪的有()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E、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正确答案:A,D,E

第10题: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苏轼名作《()》中的句子。


正确答案:前赤壁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