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题目
问答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原因主要有:
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
⑴对仗工整;
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
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
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在论证方面的特色的是()
A

分析透辟

B

论述有条理

C

正反论证

D

用语犀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问答题
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抓住论敌逻辑错误加以辩驳的论辩特征。

正确答案: 作者运用逻辑分析方法,指出论辞所犯的逻辑推理上“偷换概念”的错误,(将部分中国人失掉他自信力换成中国人失掉自信),并将“中国”这一概念分为一小撮反动政客、狗文人和广大中国人民两部分,然后进行有破有立的论述。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判断题
《日出》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A

行过夷门,见侯生

B

愿枉车骑过之拜访

C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D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周作人散文创作的艺术启示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周作人的散文往往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容,在娓娓而谈中,信手拈来书本上的知识,或是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常识,自然穿插于文中,写得异常详细而又津津有味,让人获得科学的知识与审美的熏陶。
(2)周作人学贯中西,知兼雅俗,这就为他的散文创作奠定了博学的根底。他的散文引证丰富,这是与他的杂学是分不开的,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希腊神话、文化人类学、性心理学、日本的文学艺术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多选题
下列杂剧作品属于历史题材的有()
A

关汉卿的《窦娥冤》

B

白朴的《梧桐雨》

C

马致远的《汉宫秋》

D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多选题
曹操是汉魏间著名的()。
A

改革家

B

政治家

C

军事家

D

文学家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单选题
瑞典西部城市哥特堡附近的灵哈尔斯核电站2011年5月10日发生火灾,造成上亿美元损失。日前运营商终于找到引发火灾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部被以往的真空吸尘器。这说明()
A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

行成于思毁于随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问答题
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正确答案: 由于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翻译: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正确答案: 明朝军队都在为崇祯之死而服丧志哀,吴三桂却为美女陈圆圆而怒发冲冠。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