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时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感染性休克时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一旦组织低灌注纠正,同时无严重冠心病、急性出血或乳酸酸中毒等,若血红蛋白<70g/L时,应输注红细胞悬液,使血红蛋白浓度达到70~90g/L。
(2)严重感染引起的贫血不推荐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但适用于肾衰竭者。
(3)没有明显出血和有创操作时,没有必要常规输注冷冻新鲜血浆(FFP)以纠正凝血异常。
(4)不推荐应用抗凝血酶治疗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5)血小板计数<5×109/L,不论有无明显出血,均应输注血小板悬液;当计数为(5~30)×109/L,并有明显出血倾向时,应考虑输血小板悬液。外科手术或有创操作通常要求血小板计数>50×109/L。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某些成分血,如白细胞、血小板等(红细胞除外),存活期短,以新鲜血为宜,必须在24小时输入体内(从采血开始计)。
(2)除血浆和白蛋白制剂外,其他各种成分血在输入前均需进行交叉赔血实验。
(3)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4)如患者在输成分血的同时,还需输全血,则应先输成分血,后输全血,以保证成分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第2题:

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时应做哪些处理?


正确答案: 严重的肺部感染患者有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补充血容量一般先输给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减低血液粘稠度,防止DIC的发生。酸中毒明显时,可适当加用5%碳酸氢钠。出现下列情况表明血容量已补足:神智清楚,口唇红润,肢端温暖,尿量>20ml/h,收缩压>11.97kPa(90mmHg),脉压差>3.989kPa(30mmHg),脉率<100次/分,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恢复正常。
(2)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容量得到适当补充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适量加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等,可使收缩压维持在12~13kPa(90~100mmHg)左右,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血管扩张药能改善微循环,使肢端变暖、口唇红润、脉压差增宽,故也可适当使用。出现肾功衰竭、少尿时,可用利尿剂;心衰时可酌用强心剂。
(3)加强抗感染加大抗生素用量,如青霉素G800万~1600万U/d静脉滴注;也可用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等,或2~3种广谱抗生素联用,如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待药敏结果出来后再作适当调整。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病情严重、中毒症状明显,经上述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时,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
(5)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随时监测和纠正钾、钠和氯紊乱以及酸、碱中毒。注意输液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的发生,若血容量已补足而24小时尿量仍<400ml,比重<1.018时,考虑合并急性肾衰竭。

第3题:

下列关于休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量的10%时即出现休克

B.失血性休克时,应首先快速输入10%~50%葡萄糖溶液,继之大量输血

C.损伤性休克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多是革兰阴性杆菌所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的内毒素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控制感染


正确答案:D
通常失血量超过全身总量20%时会出现休克,此时应经静脉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损伤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严重外伤引起血液或血浆丢失,可导致低血容量,加之肌体损伤时释放的组织胺、蛋白酶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微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使微循环血量进一步降低,另外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亦可影响心血管功能。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在休克未纠正前,重点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因此答案D正确。

第4题:

问答题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某些成分血,如白细胞、血小板等(红细胞除外),存活期短,以新鲜血为宜,必须在24小时输入体内(从采血开始计)。
(2)除血浆和白蛋白制剂外,其他各种成分血在输入前均需进行交叉赔血实验。
(3)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4)如患者在输成分血的同时,还需输全血,则应先输成分血,后输全血,以保证成分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感染性休克时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1)一旦组织低灌注纠正,同时无严重冠心病、急性出血或乳酸酸中毒等,若血红蛋白<70g/L时,应输注红细胞悬液,使血红蛋白浓度达到70~90g/L。
(2)严重感染引起的贫血不推荐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但适用于肾衰竭者。
(3)没有明显出血和有创操作时,没有必要常规输注冷冻新鲜血浆(FFP)以纠正凝血异常。
(4)不推荐应用抗凝血酶治疗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
(5)血小板计数<5×109/L,不论有无明显出血,均应输注血小板悬液;当计数为(5~30)×109/L,并有明显出血倾向时,应考虑输血小板悬液。外科手术或有创操作通常要求血小板计数>50×109/L。

第6题:

请回答输血时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曲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核对检查。
(6)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第7题:

可以经输血感染的疾病有哪些?


正确答案:除在血液采取和保存过程已被污染而致菌血症以外,目前已知与输血相关的感染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艾滋病、梅毒、革登热、回归热、鼠咬热、疟疾、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感染等。

第8题:

输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总有效过滤面积为24—34厘米,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
(3)血液临输注前再从冷藏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时,必须由医护入员密切注视有无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或血库做必要的原因调查。通常,输血不必加温血液。(但大量输血时需注意)
(6)输血后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二夭退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8)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单第二联贴在病历中。

第9题:

单选题
救治感染性休克时应采取()
A

边抗休克边治疗感染

B

抗休克好转后治疗感染

C

先纠正酸中毒

D

先抗感染

E

首先输血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输血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核实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核对检查。
(6)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