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分析】本题与第一个问题的做法相似,也需要考生融入历史背景去分析,结合当前的背景,就能准确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的原因。
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还未完成,还肩负着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具体原因分析有以下几点: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生产力发展仍然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都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着新的世情、党情和国情,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党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迫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方位。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发扬西柏坡精神,始终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正是因为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自身建设问题并肩负着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就要求党必须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所以说,“赶考”远未结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柏拉图所说的“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参考答案:在柏拉图的国家起源学说中,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期初,人们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就需要有农民、牧人、各类工匠等,而后随着经济生活的复杂,又出现了商人等,他们构成生产者等级,为整个社会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后来城邦生活不断扩张,城邦之间出现战争,出现了一个专门从事战争的集团。而作为最高统治者,则从军人等级中精心挑选,掌管国家权力,管理国家。至此,国家形成。在柏拉图的政治世界中,国家是由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而产生。在国家中,国家应该有“统治” 、“保卫”、“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在城邦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国家就能实现城邦正义。

第2题:

材料1
1944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文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隔20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报告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曾东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既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公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中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答案:
解析:
(1)第一,"赶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即将面临"执政"和"建设"的重大任务。
第二,当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比如,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还没有推行;国民党当局残留势力依然存在,共产党执政地位尚未巩固,这些都是面临的考验。
第三,全国性政权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将面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历史任务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还要继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富裕迈进。
(2)第一,这说明我们党在执政60多年、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情况下,面临新的世情、党情和国情,迫切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二,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扬西柏坡精神,始终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下,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第3题:

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赶考”并没有结束。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4题:

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赶考”并没有结束。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如何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


正确答案: 要把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党员干部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结合实际学、分层分类学,全面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把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与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习主席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髓要义、实践要求的认识理解,进一步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切实作为科学真理真诚信仰,作为思想旗帜高高举起,作为根本遵循在党的建设中牢固确立起来。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深钻细研、学深学透,做到学深一步、识高一筹、行先一着,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作表率。要发挥带学促学作用,积极运用自身学习成果,及时回答党员干部关心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不断激发投身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

第6题:

请你谈谈对习近平所说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解析:
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话中提到的,出自于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指,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意在告诫当代年轻人既要立志学习,更要下苦功学习。唯有此,才能学有所成,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奉献社会、激扬青春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壮丽的篇章。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也曾用“学无止境”激励广大学子立志学习,刻苦钻研学问。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高远的志向,就难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回眸亘古及今的人类历史,从一统山河的赢政到开拓民主的孙中山,成大事者无不是志存高远、刻苦学习。没有治学立志的信念,怎能有民族一统的伟业、一朝天子的豪迈,又怎能有辛亥历史的一页、瓦解封建的篇章?历史上天资聪颖无大志,最终垂老于碌碌无为者也是不乏其例的。众所周知的方仲永,先天智商是他人无法相比的,其才华横溢也着实让人望尘莫及,但由于没有远大理想,安于现状,以致时光空逝,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悲惨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指导,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投身于学习,以明确的目标,指引自己的成长学习,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学有所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7题:

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说的人是宗教神学“斯芬克斯谜语”的“谜底”?


正确答案: (一)从宗教发生学与宗教信仰的生存论维度看:马克思和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自我异化”。这种异化源自最本质的生存论渴望和生存论恐惧。而把自己异化出去的原因是寻求生存意义上的可靠保证和根本意义。
(二)从宗教信仰与人生救赎的角度看:这种救赎无非是“人类生存”从“个人(信仰主体)中心”向“实体(信仰中心)中心”的“转变”和神人之间的“同一”。
(三)信仰阳的内在性和人的“自我意识”看:当我们说“神是人”之后,我们还必须进而说“人是神”,如此才可以说了解了宗教的奥秘。确立神-人差异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看到神人之间的差异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自我分裂:自然存在的人与灵性存在的人的分裂,作为实然的人与作为应然的人的分裂,日常状态的的人与理想状态的人的分裂,作为现存的人与作为未来的人的分裂。这样的分裂是为了达到人性的重新整合与提升。费尔巴哈认为人是宗教的始端,中心点和尽头。而神圣化的终点即是人化。
(四)从宗教意识的演进看:把对宗教奥秘的解读理解为“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理解为“向人自身的复归”,是宗教意识或宗教观念长期变革的结果。
恩格斯所言的即是说“人只需认识自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评价这些关系,根据人的本性要求,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来安排世界”,这样,“他就会解开”宗教的“谜语”了。

第8题: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赶考还未结束,目前摆在面前的三大攻坚战为( )。

A.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B.精准扶贫

C.污染防治

D.改革开放


正确答案:ABC

第9题:

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丰富内涵?


正确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总揽全局、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清晰明了,成为新形势下我们党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力思想武器。
(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坚决反对“四风”。
(三)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四)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第10题: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正确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蕴涵着深刻的战略思想、全面的系统思想和科学的辩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