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与处理要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与处理要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临床表现:①伤后逐渐出现眼眶周围、耳后乳突、枕后皮下、咽后粘膜或眼球结膜出血瘀斑。②耳鼻、口咽部出血和/或脑脊液耳漏、鼻漏。③颅神经损伤症状。颅底骨折常为线形骨折,颅底片仅30%显示骨折线,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如果出现上述三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颅底骨折。
(2)处理要点:①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②保持外耳道鼻腔清洁,严禁填塞、冲洗;③避免腰穿,以免引起逆行颅内感染;④静卧,取头高位,避免各种引起鼻腔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如用力咳嗽、打喷嚏;⑤脑脊液漏一般于伤后3~7天自行停止,如1个月不愈者,可考虑脑脊液漏修补术。此外,还应处理合并发生的脑与血管损伤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熊猫眼征”是什么部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 )

A.颅盖骨骨折

B.前颅窝颅底骨折

C.中颅窝颅底骨折

D.后颅窝颅底骨折

E.眶骨骨折


正确答案:B

第2题:

()不属于颅底损伤。

  • A、骨窦内出血
  • B、颅盖骨与颅底骨联合骨折
  • C、间接骨折
  • D、对冲性颅底骨折
  • E、冲击性颅底骨折

正确答案:E

第3题:

()不属于颅底损伤。

A.骨窦内出血

B.颅盖骨与颅底骨联合骨折

C.间接骨折

D.对冲性颅底骨折

E.冲击性颅底骨折


参考答案:E

第4题:

简述颅底骨折的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颅底骨折属内开放性骨折,临床治疗主要针对颅底、颅内严重并发性损伤与控制感染。①耳鼻出血和脑脊液漏者应保持头高位(30°~60°)使引流通畅,严禁堵塞冲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②严禁作腰穿,防止污染液体逆流颅内。③如脑脊液漏超过一个月不愈合者可采用手术修补漏口。④常规应用抗生素与TAT。⑤对颅神经损伤后的治疗,除视神经、面神经可考虑手术治疗外,其他神经一般采用保守疗法。⑥对继发性颅内血肿与血管损伤应尽早给予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

第5题:

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临床表现:
①伤后逐渐出现皮下血淤斑。颅前窝骨折位于眶周、球结膜部位,颅中窝骨折位于耳后乳突部位,后颅窝骨折位于枕下及上颈部皮下。
②鼻、口咽部出血和/或脑脊液耳鼻漏。 ③颅神经损害症状、颅内积气等。 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

第6题:

诊断颅底骨折最可靠的临床表现是( )


正确答案:C

第7题:

简述诊断颅底骨折的要点及其X线诊断要点。


正确答案: 颅底骨折不少是颅顶骨折线向颅底延伸所致,单纯颅底骨折的诊断较困难,宜注意颅底骨折的间接征象。
(1)鼻旁窦混浊或积液:额窦和筛窦混浊积液提示前颅底骨折,蝶窦混浊积液提示中颅窝底骨折,乳突气房混浊提示岩骨骨折。
(2)颅内积气和脑脊液漏:提示颅底鼻旁窦和乳突部位骨折伴有局部脑膜撕裂损伤。
(3)鼻咽腔顶部软组织肿胀增厚:提示中颅窝底骨折。但需注意,上述征象缺乏时,并不能排除颅底骨折的可能性

第8题:

简述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与处理要点。


正确答案:(1)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①伤后逐渐出现眼眶周围、耳后乳突、枕后皮下、咽后黏膜或眼球结膜出血瘀斑;②耳鼻、口咽部出血和(或)脑脊液耳漏、鼻漏;③脑神经损伤症状。颅底骨折常为线形骨折,颅底片仅30%显示骨折线,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如果出现上述三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颅底骨折。(2)颅底骨折的处理要点:①应用抗生素预防烦内感染;②保持外耳道、鼻腔清洁,严禁填塞、冲洗;③避免腰椎穿刺,以免引起逆行颅内感染;④静卧,取头高位,避免各种引起鼻腔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如用力咳嗽、打喷嚏;⑤脑脊液漏一般于伤后3~7天自行停止,如1个月不愈者,可考虑脑脊液漏修补术。此外,还应处理合并发生的脑与血管损伤等。

第9题:

简述colles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Colles骨折又称为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在腕关节伸直位时手掌着地受伤。伤后 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有“银叉”和“枪刺样”畸形。X线片见骨折远端向桡、背侧移位。在局麻下持续牵拉,向尺侧和掌侧推压桡骨远端以矫正移位,外固定腕关节于屈腕、尺偏位2周,再改为腕关节中立位固定。若手法复位失败或有严重的粉碎型骨折,可切开复位。有骨缺损应植骨,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

第10题:

简述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前颅底骨折:
①鼻腔出血或脑脊液鼻漏,眼睑和球结膜下淤血(熊猫眼);
②中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或耳漏,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
③颅后窝骨折:乳突或枕下部瘀斑(battle征)、后组脑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