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的估计。


参考答案: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每天超过10ml时,隐血试验阳性;50~100ml以上,可表现黑便;胃内积血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根据是否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可估计失血的程度。急性大出血时,首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口渴、心动过速,其次是血压下降,而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下降较迟,所以不能只根据血压及血象判断病情。

第2题:

试述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病因:1)子宫收缩乏力2)胎盘因素3)软产道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  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第3题:

试述上消化道出血时出血量的估计。


参考答案:上消化道出血时出血量每天超过10ml时,隐血试验阳性;50~100ml以上,可表现黑便;胃内积血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根据是否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可估计失血的程度。急性大出血时,首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口渴、心动过速,其次是血压下降,而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下降较迟,所以不能只根据血压及血象判断病情。

第4题: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 )

A、肿瘤

B、克罗恩病

C、血管瘤

D、血液病

E、出血热


参考答案:ABCDE

第5题:

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便血提示为下消化道出血

B.多数消化道出血相对缓慢,或呈间隔性,约80%的出血能自行停止

C.小肠出血常见的病因有血管畸形或憩室出血

D.小肠出血定位诊断比较困难

E.结、直肠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正确答案:E
结直肠(简称大肠)疾病引起显性出血或大出血的原因较多,在外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是大肠癌,其次是大肠息肉、炎症和憩室。故本题选E。

第6题:

试述上消化道出血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方法。


参考答案:①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治疗未明显改善,或暂好转又有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③RBC、Hb、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清BUN持续或再次升高。

第7题:

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便血提示为下消化道出血

B、多数消化道出血相对缓慢,或呈间隔性,约80%的出血能自行停止

C、小肠出血常见的病因有血管畸形或憩室出血

D、小肠出血定位诊断比较困难

E、结肠和直肠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参考答案:E

第8题:

试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1)呕血与黑便。(2)周围循环衰竭,一般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3)贫血。(4)发热。(5)氮质血症。

第9题:

试述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1、一般急救措施应对出血性休克采取抢救措施。须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目前不主张用头低位,以免影响呼吸功能,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要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对肝病患者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应加强护理,对病情作严密观察,包括:①呕血与黑粪情况;②神志变化;③脉搏、血压与呼吸情况;④肢体是否温暖,皮肤与甲床色泽;⑤周围静脉特别是颈静脉充盈情况;⑥每小时尿量;⑦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血尿素氮;③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老年患者常需心率与心电图监护。2、积极补充血容量立即配血,尽快用大号针进行静脉输液,或经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与测量CVP.输液开始宜快,用生理盐水、林格液、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尽快补充血容量。补液量根据估计的失血量来决定,但右旋糖酐于24小时内不宜超过1000ml.应及早输入足量全血,以恢复血容量与有效血循环。最好保持血红蛋白不低于90~100g/L.库血含氨量较多,在肝硬化病人可诱发肝性脑病,宜用鲜血。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而引起肺水肿。老年病人最好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量。3、止血措施(一)药物治疗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100ml水中分次口服,或作鼻胃管滴注。也可用血管加压素10U加入5%葡萄糖液200ml中,于20分钟内缓慢静脉滴注,用以降低门静脉压。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止血效果,必要时可重复静脉滴注,但每日不超过3次为宜。在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时,可通过插管滴注血管加压素、不仅对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对其他出血病灶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或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等引起的出血,也有止血作用。血管加压素宜在严密监护下应用,滴注不可过快,慎防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在急性胃粘膜损害或消化性溃疡出血时,西米替丁静滴或雷尼替丁静脉滴注,也可用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静脉滴注(2)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重要考点)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口或鼻腔送入三腔管,进入胃腔后充气使管端的气囊膨胀,然后向外牵引,用以压迫胃底的曲张静脉。此时再充气使位于食管下段的气囊膨胀,即可压迫食管的曲张静脉,一般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操作中必须警惕置管引起的血液反流进入气管而致窒息。置管24小时后宜放出气囊空气,以防气囊压迫过久可能导致粘膜糜烂;必要时可再重复充盈气囊。在出血停止后24小时,可放出气囊空气,继续置管观察,如24小时内未再出血,即可拔管。(3)内镜直视下止血可经内镜对出血部位用1%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或用孟氏溶液起收敛作用,也可用凝血酶,均能暂时止血。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经内镜曲张的静脉。一般采用的硬化剂为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硬化醇或油酸乙醇胺,也可用利多卡因、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混合液,均有一定止血效果。

第10题:

下列关于下消化道出血错误的是

A、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
B、下消化道出血时粪便是暗红色的
C、下消化道出血时患者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时,多有血压、脉搏的变化
D、大量出血可出现发热、近段小肠出血可出现氮质血症
E、据统计。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大肠癌和大肠息肉,肠道炎症病变次之

答案:C
解析:
下消化道出血时患者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时,多无血压、脉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