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处理?

题目
问答题
输液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临床表现:①多发生在输液开始1~2小时内;②先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39~40℃;⑧血压无变化;④四肢厥冷。
(2)处理:①立即减慢输液速度,严重时必须暂停输液或将液体及输液用具全部更换后再补液;②寒战时,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③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使用解热镇痛剂,如复方氨基比林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精神病药物椎体外系反应有哪些,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1)急性肌张力障碍:局部肌群强直收缩,突然斜颈、吐舌、面肌痉挛、角弓反张等。加服苯海索预防;一旦出现则肌注东莨菪碱 0.3mg,或异丙嗪25~50mg。(2)帕金森综合征:常在治疗早期发生,表现为运动不能或迟缓,肌肉强直,唇、舌、手震颤等。苯海索2~12mg/d。(3)静坐不能:多发生于治疗早期,患者主观感觉必须来回运动,伴焦虑,不能保持安静。地西泮或普萘洛尔有效。(4)迟发性运动障碍:长期用药后发生,特点为口-面部运动障碍,广泛的舞蹈手足徐动症或肌张力障碍。表现为不自主有节律地刻板运动,如吸吮、鼓腮、舔舌等,严重者构音不清或影响进食。①减药、停药、或换用锥体外反应小的药物;②停用抗胆碱药。预防为主,早发现早处理。

第2题: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怀疑空气栓塞时,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①停止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内的气体;②通知医生,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头部放低,可使进入右心室的气体浮向心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③给予吸氧,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遵医嘱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好病情记录。

第3题:

高原反应有何症状?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4.答案要点:(1)症状:胸闷气短,意识模糊.(2)预防:提醒游客在高海拔地区不能剧烈运动,可多喝水,注意预防感冒.(3)处理:出现耳鸣、头疼症状应立即放慢旅行节奏,量力而行;若出现昏迷,应尽快平躺,就地寻找氧气瓶(袋)让客人吸氧,同时联系医疗救助机构.

第4题:

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应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1)过敏反应:可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用牛胰岛素者可改用与人胰岛素较为接近的猪胰岛素,或改用人胰岛素。
(2)低血糖症:应教会病人熟知低血糖反应,以便及早发现,并及时摄食或饮糖水,严重者应立即静注50%的葡萄糖。
(3)胰岛素耐受性:出现急性耐受者可加大剂量胰岛素;产生慢性耐受者可换用其他动物胰岛素或改用高纯度胰岛素,并适当调整剂量。

第5题:

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如何处理,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②对症处理:寒颤时可增加棉被、用热水袋保暖或给热的饮料,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或根据医嘱给予药物;③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送检并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原因;④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第6题:

输液中发生急性肺水肿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可使患者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
(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第7题:

输液过程中常见的输液反应有哪些?


正确答案: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第8题:

输液反应有哪些?


正确答案:发热、静脉炎、肺水肿、空气栓塞。

第9题:

输液过程中如出现液体不滴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不滴时应考虑:①针头滑出血管外,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后应重新穿刺;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应调整针头位置;③针头阻塞,挤压输液管,如无回血,更换针头重新穿刺;④压力过低时抬高输液瓶的位置;⑤出现静脉痉挛时进行局部热敷。

第10题:

输液反应有哪些?最严重的是哪项?应如何预防和治疗?


正确答案: 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最严重的反应是空气栓塞。
预防:
(1)输液前输液导管内空气要绝对排尽。
(2)输液中加强巡视,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治疗:
(1)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头低足高位,此体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同时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舒缩,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严重缺氧状态。
(3)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