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世纪50年代的“软性散文”是指()

题目
单选题
台湾20世纪50年代的“软性散文”是指()
A

闲适散文

B

幽默散文

C

闺秀散文

D

小女人散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台湾20世纪50年代的“软性散文”是指()

  • A、闲适散文
  • B、幽默散文
  • C、闺秀散文
  • D、小女人散文

正确答案:C

第2题:

()是台湾第一个斩断闺怨传统来写爱情的女散文家。


正确答案:张晓风

第3题:

称台湾都市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却有革命性的意义”的是( )。

A.詹宏志

B.古添洪

C.周志文

D.郑明娳


答案:D

第4题:

董桥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分析20世纪80年代台湾散文的四大特点。


正确答案: 80年代台湾散文逐渐形成迎合读者口味的四大特点:
(一)字数要少。读者没有时间对散文细嚼慢咽,所以希望作家提供简食快餐,结果导致各种札记体、笔记体、警句体、短书体的散文集大量出炉,报纸副刊也竞相刊登短文。
(二)文意要浅。读者把文学当成休闲之用,所以文章的含意越明白浅露越好。它甚至也影响到散文的题目和书名。80年代初期的散文集《花之随笔》、《紫色小札》、《有情岁月》等等,书名与内容一样典雅可观;可是到了80年代末期,读者似乎更偏爱像《我曾经那样仓皇失措的想着你》(小野著)、《婚姻最近缺货》(温小平著)、《永不止息的爱》(凝川著)等开口见喉的书名。
(三)影像要多。文学书籍的影像造型偏重文字的美感排列和大量精心设计的插图,甚至刻意把作者的照片美化加工后,插入正文,结果书中文字大量缩水,正文反而沦为整本图书包装设计的配角。
(四)内容要熟悉。读者看书,不但要求“速食”,而且要“速饱”,那些泛谈爱情人生的情趣及哲理小品最受欢迎。

第6题:

台湾海洋散文的代表作家是()和雅美族的夏曼·蓝波安。


正确答案:廖鸿基

第7题:

余光中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是台湾当代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颇具创新意味的“革命”,奠定了台湾散文的新构架。


正确答案:现代散文

第8题:

下列作家中属于台湾儿童散文作家的是(  )。

A、徐鲁
B、桂文亚
C、吴继路
D、毕淑敏

答案:B
解析:
①徐鲁,湖北阳新人,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②桂文亚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著有《思想猫》、《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哈玛!哈玛!伊斯坦堡》等30多部儿童文学作品;③吴继路,北京市顺义区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作家协会、中国写作学会会员;④毕淑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故选8。

第9题:

被誉为亦秀亦豪的台湾散文家是谁?


正确答案: 张晓风被誉为亦秀亦豪的台湾散文家。

第10题:

《不死鸟》的作者是台湾作家()写的散文。

  • A、琼瑶
  • B、刘墉
  • C、三毛
  • D、董桥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