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图反映了某次重要会试,这次会议可能是(    )。

题目
单选题
A

巴黎和会

B

万隆会议

C

华盛顿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材料:

注:图 4 是时人根据 1898 年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时局图》。
(1)这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局势? (2 分)

(2)图中的熊、青蛙、鹰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6 分)

(3)根据此图写出一段教师的课堂讲述。 (8 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分析和解读漫画的能力。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当时的漫画家以这幅《时局图》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把历史现实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第2题:

请欣赏右面这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图案,仔细观察这幅图,简要说明图案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
解析:
示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圆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

第3题:

从概念是否反映集合体来看,“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中的“这次会议的代表”表达()概念。


参考答案:集合

第4题:

在X-R控制图中,X图、R图分别反映了什么?


正确答案: 分别反映是否存在异常原因和偶然原因

第5题:

下面这幅漫画,教师违背了(  )的职业道德规范。

{图}

A.爱岗敬业
B.廉洁从教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答案:C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漫画中辱骂学生是“笨猪”的做法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6题:

材料:

注:上图是时人根据1898年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时局图》。
问题:
(1)这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局势
(2)图中的熊、青蛙、鹰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3)根据此图写出一段教师的课堂讲述。


答案:
解析:
(1)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局势(或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2)熊:俄国;青蛙:法国;鹰:美国。
(3)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当时的“漫画家”将我国面临的这一严重危机,通过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时局图》形象地展示出来.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我们一起来看图中的这些动物形象,分别代表了哪些国家图中的熊代表俄国.当时俄国的势力范围是我国东北三省等地;青蛙代表法国,主要势力范围是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鹰代表美国。也从太平洋的另一端飞来分食,却一时没有自己固定的势力范围。因此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另外,《时局图》除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外,还揭露清政府腐败。图上代表清政府的四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昏庸无能的清政府用文字狱、八股文等不合时宜的手段压迫思想之自由。愚弄、奴化人民。
通过分析《时局图》我们能够看出它反映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第7题:

这幅图反映了某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可能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重要国际会议。
第二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于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美国建议在华盛顿举行召开了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会议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问题。此次会议最后签订三个条约:《四国公约》、《五国海军条约》以及《九国公约》,确定了凡尔赛体系未能包括的远东、太平洋区域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体系,确立了列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秩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美、英、法三国最高领导人主导了和会的进行。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其影响是: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C项: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D项:雅尔塔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签署的协定是《雅尔塔协定》。该会议的影响体现在: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8题:

(3)材料三所述是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哪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

雅尔塔会议;两极格局。


第9题:

《匡庐图》这幅“全景山水”是谁的代表作?


正确答案:《匡庐图》这幅“全景山水”是荆浩的代表作。

第10题: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了九种景物,组成了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请问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这幅图?


正确答案: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这幅图。